放大圖片
■香港的貧富懸殊嚴重,部分低收入者更住在籠屋裡,生活艱苦。 資料圖片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除人民的生活會得到改善外,社會內部也會產生很多矛盾,如貧富懸殊、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等。良好的管治,需要強勢的管治班子;政策的制訂和執行,需要真正地做到「以民為本」、資源調配有度、改善民生等仁政。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
作者簡介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新高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1.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有人認為,特區政府的政策時常脫離民情,出現無遠見、無承擔及無原則的「三無現象」,漠視社會深層次矛盾。2011至2012年度財政預算案在政黨、民意的壓力下,改為派發港幣6,000元。這種現象令部分人覺得政府為短期的政治利益,放棄制定長遠的規劃,並非把資源用於協助真正有需要階層,令人感覺政府的施政沒有優次之分。
有輿論認為,港府忽視制定長遠規劃來引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過分依賴市場調節的慣性思維和做法,往往任由商界「自由發揮」,故香港經濟尚未能成功轉型,競爭力在「亞洲四小龍」中落後。有時候,在政黨和巿民的強烈要求下,政策立即改變、調整。相反,新加坡政府對許多領域都有強勢而直接的介入,在保持高度營商自由、貿易自由、知識產權保護以及低稅率的同時,主動地釐定和規劃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向,透過政策引導和促進社會資源投向相關領域。
因此,香港應把握好「十二五」規劃的發展契機,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主動制定政策與國家、廣東省的發展規劃相銜接,為香港作出長遠的宏觀規劃。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特區政府的施政要做到優次之分,需要考慮哪些因素?解釋你的答案。
b. 「港府應仿效新加坡政府對許多領域都有強勢而直接的介入,這樣才能保持香港的長期競爭力。」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2. 細閱以下取材自本地各大報刊的綜合文章,然後回答問題:
香港巿民的收入分布不均、貧富懸殊已產生很多社會矛盾。巿民普遍認為,經濟增長只讓少數人得益,社會財富高度集中在小部分的富商手裡,加上社會制度不公平,令富商能夠巧取豪奪,引致「地產霸權」的現象。擁有土地或物業者可藉此積累財富;貧者只能淪為社會低層,生活艱難、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被迫住在劏房或板間房。「地產」似乎決定一個人的貧、富,也成為社會權力的來源,擁有土地或物業者甚至可把權力延伸至市民日常生活的不同領域。
有人認為,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貧富懸殊是必然的現象。然而,貧富懸殊明顯已超越社會臨界點;貧富收入差距很大,雙方形成社會裡勢不兩立的敵對者。政府的政策軟弱無力,制度向富者傾斜、保障他們的利益,而弱者卻無力向強者討價還價。政府施政強調「以民為本」,但未能深入了解造成貧富懸殊的成因和影響,提出短期和長期的解決辦法。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對政府滿意程度最低的是「維持公平競爭,沒有偏幫財團」,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市民不滿政府忍讓「地產霸權」的存在。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你會如何解釋上述「地產霸權」現象出現的原因?解釋你的答案。
b. 「港府未能有效施政的主因是其制訂的政策未能做到『以民為本』。」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現代中國+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3. 閱讀以下摘錄自本地各大報章的資料內容,然後回答問題:
「神舟八號」飛船與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後,第三個擁有太空對接技術的國家。近年,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迅速,應用極廣泛,已涉獵到新材料、新能源、計算機、生物技術和精密製造等民用領域。而且,也為中國移動通訊、光纖通訊、微電子等眾多產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有數據顯示,中國航天科技所帶動的民用產業效益已達到每年1,200億元人民幣。
中國的航天科技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外交層面也有助提升其國際地位,強化軍事勢力。另外,中國在若干重要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先後與22個國家或地區簽訂66項航天合作協定,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同時,中國又積極參加各類國際空間組織的多邊合作,履行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如在《空間和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下,協調組織國內航天機構及營運商為一些國家的洪澇、地震等災害救援提供衛星圖像。
但有輿論認為,中國整體的國民生活水平依然落後,教育等領域的發展仍未如理想,政府不應投放大量資源在發展航天科技方面。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是最急切的任務。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你認為中國航天科技的迅速發展對中國現代化會帶來甚麼機遇?解釋你的答案。
b. 「中國政府不應投放大量資源在發展航天科技方面,而應首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你在甚麼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現代中國+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4. 請細閱以下的綜合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近年,國際格局及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繼阿富汗戰爭及伊拉克戰爭後,西方大國空襲利比亞、干預敘利亞內政、美國介入東北亞、東南亞領海主權等事務。新興國家的國際實力逐漸增強,美、歐的主權債務危機越演越烈,世界政治及經濟重心也開始向亞太地區東移。全球的目光已轉到亞洲,更聚焦中國。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一直在探索符合自身國情和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不斷總結汲取本國及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中國的和平崛起受到國際社會的讚譽:中國平等地對待其他國家,而不是通過戰爭、殖民等手段崛起;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令歐洲人反思西方經濟及政治制度的缺陷與漏洞。
但有輿論認為,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內部」問題: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比例不協調;城鄉、地區、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工業產品在國際競爭力不強;公共服務滯後;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節能減排成績顯著,但生態環境、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對發展的制約依然存在。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討論中國未來20年在亞太地區所扮演的角色。解釋你的答案。
b. 參考以上資料,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內部」問題,會對中國的和平崛起帶來甚麼衝擊?解釋你的答案。
|總|結| 香港已是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國際大城市,面對外圍的競爭,要保持長期繁榮和穩定;香港人需和諧共處,政府在執政時,要力求社會資源均等、有效落實政策等。中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面對多變的國際形勢,需不時檢視自身經濟發展模式的優勢和不足,落實科學發展觀,致力改善民生、推動世界多元化以及和平共處的外交方針。
延伸閱讀:
1. 《香港的貧窮和貧富懸殊的情況》,樂施會網站 http://www.cyberschool.oxfam.org.hk/articles.php?id=91
2. 《亞洲四小龍香港「包尾」 競爭力敲警鐘》,香港新聞網 http://www.hkcna.hk/content/2011/0407/94612.shtml
3. 《中國的航天科技》,公民教育委員會 http://www.cpce.gov.hk/chi/news/culture/space/index.html
4. 《報告:中國9類糾紛引發社會矛盾》,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1/09/110915_china_problems.shtml
5. 《分析:中國崛起對西方是禍是福?》,BBC中文網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5260000/newsid_5269500/5269548.stm
6. 葉淑蘭:《美回歸東亞 再掀風雲變》,《香港文匯報》,2012-03-07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3/07/ED1203070020.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