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每次看到二百米傷殘人士世界紀錄保持者、香港田徑運動員蘇樺偉與母親拍攝的廣告,我都被感動。黑白影片表達出照顧痙孿兒的辛勞及絕望,由「以為他行得比人慢,原來他跑得比人快」,帶出的彩色笑臉,讓人看到了希望。一個跑起來像飛一般的痙孿兒,聽來就像奇蹟。其實這潛能與痙孿從出生便同時存在他體內,只是肢體外表能見,跑步潛能有待發掘。
許多類似情況的人沒蘇樺偉般幸運,被認定為不幸後便被劃上句號,幾多天才鬱鬱而終。我們必須堅信上天關了一扇門,必會打開另一扇門,才能發現每個人都有另一條出路。
患上令人束手無策的自閉症,阿氏保加症,讀寫障礙,溝通困難,唐氏綜合症等等人士,科學家已發現當中不少是天才,可能他們每個人都有一份潛能,只是未被發現。根據英國專家Patricia Howlin的研究,多達三成的自閉症患者擁有算術或音樂異能,出類拔萃的人尤其是科學家、工程師、畫家和音樂家,都多少擁有自閉特徵。這類例子很多:愛因斯坦六歲時才懂說話;患上邊緣自閉症的美國男孩,十二歲便能讀天體物理學博士課程;英國一名自閉兒是數學及語言天才;唐氏綜合症的孩子常充滿音樂細胞。他們由於肢體或表達上有困難容易被忽略,家人也沒耐性及常識去聆聽他們的另類表達。其實這類人常喜歡專注地重複某些動作或專注地思考,在適當時機心內的潛能便爆發出來。
心理學家近年提倡以非語言及文字的方法,如遊戲、音樂、藝術作為治療工具,去協助溝通有困難的人釋放自己,以發掘他們內在的本性,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希望每一位另類孩子的母親都別失望,要堅信幸福沒有離開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