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談社會「大和解」
文平理
民主黨副主席劉慧卿周日中午出席城市論壇節目時,聲稱下午民陣發動的遊行會有幾十萬人上街。然而,警方指遊行高峰時只有5300人。劉慧卿「報大數」至幾十萬人,真是大話惹笑話,其關鍵是錯估了主流民意。歷史的經驗值得重視。當年民主黨頂住巨大的壓力,勇於走進中聯辦討論政改方案。對於有人質疑民主黨「邀請中央干預香港事務」,何俊仁反駁時理直氣壯:「你咁樣講,即係完全唔接受基本法列明中央在香港行使主權鼣W定」;劉慧卿的回答更是擲地有聲:「要溝通,不到中聯辦溝通,難道掘個地窿去溝通嗎?」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政黨選擇與中央理性溝通,具有很大空間,既能為香港的民主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也可得到主流民意的認同和支持。劉慧卿也好,民主黨也好,回歸理性溝通方為正路。
劉慧卿大話惹笑話,顯示劉慧卿與主流民意有隔膜。梁振英參選以來,其民意支持率一直高企於五成至六成。昨日公布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有約六成的市民接受梁振英當選,是相當高的水平。民陣要求未上任的特首梁振英立即「下台」,是悖逆主流民意。而劉慧卿聲稱會有幾十萬人上街,有輿論就調侃劉慧卿是「在當天愚人節搞笑兼自欺欺人」。
張國鈞作出善意提醒
劉慧卿對梁振英當選翌日到訪中聯辦的指責,也顯示她脫離理性溝通的正路。劉慧卿聲稱,梁振英未上任即去中聯辦,反映「一國兩制」已不存在。針對劉慧卿的不實之詞,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在同一場合立即作出反問:民主黨當年討論政改也曾進入中聯辦,為什麼候任行政長官進中聯辦就變成一個大不韙的事呢?劉慧卿回應說,民主黨到中聯辦談政制發展是憲制上的需要。但是,梁振英到訪中聯辦談接受中央任命安排及兩地合作事宜這兩件事,難道不合乎憲制的需要嗎?可見,劉慧卿難以自圓其說。張國鈞的話,不過是對劉慧卿和民主黨其他核心成員的善意提醒。
記得2010年5月24日,民主黨正副主席何俊仁和劉慧卿及核心成員張文光,自民主黨創黨16年來,首次走入中聯辦與李剛副主任會晤2個多小時,雙方在坦誠氣氛下各自闡述對香港政制發展的原則及立場。李剛副主任在晤談後表示,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社會,在政改問題上存在分歧在所難免,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要以香港的整體利益和全社會的福祉為依歸,理性討論,坦誠溝通,凝聚共識,對抗只能適得其反。
晤談翌日,民主黨舉行記者會,期間有人質疑民主黨「邀請中央干預香港事務」,何俊仁立即反駁:「你咁樣講,即係完全唔接受基本法列明中央在香港行使主權鼣W定。」問及是否應該進入中聯辦,何俊仁回答說:「我唔抗拒入中聯辦,呢個係國家鵀a方。」
劉慧卿在政改中展現智慧和勇氣
對於公民黨和社民連攻擊民主黨破壞「港人治港」的言論,劉慧卿的反駁擲地有聲,言猶在耳:「要溝通,不到中聯辦溝通,難道掘個地窿去溝通嗎?」劉慧卿當時還表示,今次通過政改只是民主的一小步,希望日後有更多和平、理性的溝通。當時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劉慧卿在立法會外向支持政改的市民揮手,受到輿論讚揚:「劉慧卿從回歸前『埽鞳z與憲制對抗,到今日與支持政改的市民揮手,如此一幕,顯示她的智慧和勇氣。」對於激進反對派的所謂「變色」的指責,劉慧卿的反駁理直氣壯︰「企硬、不妥協只是巿民見到的劉慧卿,但劉慧卿還有另一面,那一個劉慧卿早就知道民主要妥協、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只是傳媒從不報道我願意妥協的一面。」
理性溝通空間大
事實上,反對派內部確實存在著「溝通」與「對抗」的兩種不同路線。民主黨與激進反對派公民黨、社民連以及從社民連分裂出來的「人民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兩種不同路線。公民黨、社民連、「人民力量」等激進反對派,與較為溫和的民主黨,不僅存在分歧,而且一直將其視為又打又拉的對象。其中,「打」是主要的,「拉」只是要綑綁民主黨為激進反對派的政治利益服務。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就是所謂「五區公投」。當時,公民黨與社民連曾企圖以「公投」牽制民主黨的理性溝通路線,甚至逼迫民主黨再次與他們綑綁否決政改方案。民主黨最終頂住了壓力,使理性溝通路線結出政改方案通過的果實。
民主黨理性溝通的行動也受到社會的肯定。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通過後,民意支持率大幅上升。當時港大民意網站發表的民調顯示,民主黨議員的得分升幅最高。中大2010年8月5日發布的民調亦顯示,民主黨7月份的支持度比6月政改方案通過前,急升3.8個百分點,成為支持度最高的政黨 。
特首選舉完成之後,社會「大和解」的問題擺在所有香港人的面前。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政黨選擇與中央理性溝通,具有很大空間,也能為香港的民主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得到主流民意的認同和支持。民主黨等反對派中溫和力量在「大和解」中理應有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劉慧卿也好,民主黨也好,回歸理性溝通方為正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