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靖江最大的水產批發市場成了各色刀魚的天地。 香港文匯報記者賈東海 攝
無論是餐桌上「真繁榮」,還是市場上「假繁榮」。不容忽視的是,刀魚正走向消亡。江鮮保護專家鄭金良一直呼籲,政府出台舉措禁捕刀魚,留下寶貴的魚類。
早在十多年前,江蘇就出台了禁捕令。幾乎每年4月1日後開始禁捕刀魚等稀少魚種,那麼為何屢禁不絕、愈演愈烈呢?
禁捕6年 修復生物鏈
鄭金良說,政府的「禁捕令」其實是「追捕令」,3月至4月是刀魚的上市時節,前幾年雖然刀魚產量衰跌,政府還是執行4月禁捕的規定。「現在刀魚游在哪兒,哪兒就開捕,這還是『追捕令』?」
他同時指出,對於瀕臨絕種魚類,江海應有聯動機制,不能長江禁捕了,江海匯口開捕了。他建議政府禁捕6年,修復刀魚及其他稀少魚種生物鏈。「6年恰好是刀魚生長三個周期。」
鄭金良說,政府關鍵是考慮漁民的利益,但政府沒有長遠考慮,如果未來沒有刀魚可捕,政府不是一樣要解決漁民的問題嗎?「刀魚的未來很近,或許就是明天!」他說。
需政府牽頭 部門配合
江蘇靖江市農委漁政站站長顧樹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導致刀魚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缺少配合,導致保護措施存在漏洞。他表示,目前雖然相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和保護刀魚的需要不相稱。其中一點,就是相關部門缺少統籌和配合,這點需要政府牽頭,各部門合作。顧樹信稱,希望相關部門加強保護力度,尤其是在相關地段,進行人工培育繁殖,把培育的幼苗投放進長江,改變即將絕跡的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