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視覺推介:谷歌「Art Project藝術計劃」登陸香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左起:Google香港總經理陳浩昌、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與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黃秀蘭。

 谷歌(Google)向來有無數新奇點子,2011年所推出的「Art Project藝術計劃」就讓人眼前一亮。依靠Google整合資訊的強大力量,大家足不出戶就能瀏覽全球知名博物館,更能把自己喜歡的藝術品收藏到線上的My Gallery,或和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一同分享賞析。2011年2月的第一波計劃,網羅了全球17間美術館、486位藝術家的超過1000件藝術品。今年4月3日的第二波計劃,除了收入來自全球40個國家逾30000件藝術作品外,亦邀請香港藝術館與香港文化博物館加入,使得香港成為唯一一個有兩間文化機構加入的地區。

 香港藝術館精心挑選90件藝術精品供網友欣賞,既有珍貴的特色文物,又有富傳統韻味的藝術創作,更有十分富有香港本地色彩的當代作品。如「高浮雕九龍紋犀角杯」、庭呱的歷史繪畫「關聯昌畫室」、吳冠中的「雙燕」、本地藝術家朱興華的「我在廟街的日子」等。香港文化博物館的97件藝術品則以攝影作品、海報設計為重點,包括黃炳培(又一山人)的「無處不在曾灶財。無處不在紅白藍。曾灶財密碼。」海報作品,以及王禾璧的「荔園遊樂場1997」攝影作品等。借助網站的高清攝影及細節檢閱等功能,觀眾可以細緻觀察藝術品的每個部位,甚至可以比親身逛美術館看得更仔細。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與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黃秀蘭分別表示,參與谷歌「Art Project藝術計劃」有助於將香港的藝術品與全球的觀眾分享,而將互聯網及新的資訊科技運用到展示中,也讓博物館迸發出新的活力。二人亦表示不擔心網上欣賞的便利會減少大家逛實體博物館的興趣,相反,可能會吸引更多人前往博物館親身體驗作品魅力。  ■文:草草

相關新聞
「過日子」看中國百姓的生活變化 (2012-05-01) (圖)
《過日子》王身敦攝影個展 (2012-05-01)
視覺推介:谷歌「Art Project藝術計劃」登陸香港 (2012-05-01) (圖)
創作對談.「港澳雙拼藝術展」完結篇:三種主題的碰撞 (2012-05-01) (圖)
快樂的「愛樂者」 嚴謹的技巧 歡快的音樂 (2012-04-27) (圖)
香港大會堂50周年:舊大會堂「死於非命」 (2012-04-27) (圖)
過去與將來的相互滲透——秦沖與他的《Interplay》 (2012-04-24) (圖)
《Interplay》——秦沖個人藝術作品展 (2012-04-24) (圖)
秦沖大型藝術裝置「過去——將來」 (2012-04-24) (圖)
秦沖水墨紙本作品 (2012-04-24) (圖)
創作對談:從樹木之於人的思考 (2012-04-24) (圖)
「港澳雙拼藝術展」 (2012-04-24) (圖)
鄭志達作品 (2012-04-24) (圖)
視覺推介:馬瓊珠《數字靜止》 (2012-04-24) (圖)
視覺推介:張海書法藝術館擴建竣工 八大展覽聯袂推出 (2012-04-24)
西九將至 藝術行政知多點 (2012-04-20) (圖)
圓熟的大師和國家大劇院的實驗作 (2012-04-20)
用「民族風」畫出民族風格的姚殿科 (2012-04-17) (圖)
姚殿科作品《苗族女郎》 (2012-04-17) (圖)
姚殿科作品《頂牛》 (2012-04-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