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思思師語:觀鳥與教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觀鳥的趣味在於辨別,分辨出鳥的品種。資料圖片

 步入中年,喜歡的活動越趨靜態,過去一兩年參與觀鳥活動,成為這種轉變的最佳寫照。

 隨著香港人日漸著重綠色生活,閒來接觸大自然的人多了,觀鳥的愛好者亦有所增加,但論數目還是很有限,所以對觀鳥有了解的人不多,更遑論掌握當中的意義。對不少人而言,觀鳥跟到海洋公園參觀奇珍異獸沒有兩樣,最好能夠用相機捕捉各個精彩畫面,放在社交網站與友人分享,或更赤裸的解讀為炫耀或消費。抱著這種心態的,大有人在,不少「龍友」走在田野間、清水旁,嚷著要找色彩鮮明的翠鳥,或仰望長空搜尋猛禽的英姿。

細心觀察 訓練耐性

 然而,還記得一年多前在觀鳥班的首課,導師校正我們對觀鳥的理解。觀鳥的趣味其實在於辨別:在米埔數十平方呎的觀鳥屋,架著望遠鏡,對著一群成千上萬不論在毛色、形態皆十分相似的鳥類,待上一整個早上,就是要分辨出當中有哪些品種。碰到當日上天要跟你賭運,一隻猛禽飛過,其他鳥類聯群結隊在一瞬間作鳥獸散,又要在數十分鐘後重新觀察,人的耐性及觸覺就在重複的觀察之中培養出來。

處身自然 提敏感度

 導師在課堂中提到,觀鳥最大好處是重建人對身邊事物的敏感度或觸覺。事實上,單是在華南地區常見的鷸已有40多種,在米埔觀鳥屋放眼后海灣的濕地,盡是灰色、棕色夾雜的一大片鳥群,要在當時辨出哪一隻是青腳濱鷸,哪一隻是紅頸濱鷸,非要仔細地留意他們的一舉一動不可,對敏感度及觸覺的要求十分高。

發掘特質 欣賞差異

 我們生活在大都會,每日營營役役,繁忙的工作過後,選擇躲進自己的安樂窩,與外界隔絕,敏感度被磨蝕,觸覺退化。假如我們是整日對著一堆冷冰數字的金融經紀,那還可以捱得過去,但身為教師,面對的是各有獨特性格,條件、能力各異的年輕人。一些人會將他們當作一式一樣的罐頭產品視之,大規模生產當然符合經濟效益;又或是化身「龍友」,只把注意力放在學業表現突出的學生。那麼,不少學生潛藏的特質可能被埋沒。

 身為教師,要有觀鳥者的訓練,發掘學生的特質,學習欣賞差異。同儕,你準備好裝備自己嗎?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 陳曙峰

網址:www.hkcc-polyu.edu.hk/

逢周三見報

相關新聞
8大院校教員流失5% 見5年新高
8大教學人員離職率及人數 (圖)
港大成立浙研院 重科技成果轉移 (圖)
視藝校園約滿 浸大提兩續租方案 (圖)
校園放大鏡:黃楚標校師生台南考察生態 (圖)
校園放大鏡:萬鈞教育3校合辦陸運會 (圖)
中大遙感監測粵港澳水質 (圖)
好書說不完:《老殘遊記》 (圖)
《香港散文典藏》系列 (圖)
中華書局總編輯李占領點評: (圖)
徵稿啟事
全國掀文憑熱 碩博士貶值? (圖)
概念圖 (圖)
What's Up?:器官捐贈 遺愛人間 (圖)
流行文化錄:一切,從盛女開始
英語筆欄:吃一口意粉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香港大廈文化 (圖)
英語世界:Have no stomach for
思思師語:觀鳥與教學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