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音樂大師馬思聰。
——大師故里今舉行音樂會 重溫不朽作品
5月7日,或許是個音樂之靈降臨人間的日子,這一天是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Brahms)及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的生日,而在華人音樂界,這天同樣有位偉大的音樂家誕生,他就是被譽為「將小提琴民族化的唯一代表」的馬思聰,今天是其100周年冥壽。大師已逝,而音符永恆。這位曾被已故總理周恩來稱為「平生兩件憾事」之一的音樂大師,今晚在其家鄉廣東海豐舉行的百年誕辰紀念音樂會上,人們會再次奏起大師的不朽作品-《思鄉曲》及《熱碧亞》。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顧一丹 廣州報道
之前在美國費城紀念馬思聰百年誕辰音樂會上,有這樣一出恢弘而極具民族特色的歌劇《熱碧亞》,這是馬思聰在逝世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甚至在其1985年臨上手術台前,仍在病榻上修改。彼時他正沉浸於新疆的風情裡,致力將那民族的旋律再一次帶到世界的主流舞台上。
11歲赴法深造 《熱碧亞》成絕響
早年被稱為「音樂神童」的馬思聰,一生都在從事音樂創作。早在1923年,年僅11歲的他就隨兄赴法國巴黎進修小提琴,1929年回國後翌年又返回巴黎專攻作曲,至1932年學成返國。抗戰爆發後,他創作了20多首抗日歌曲,其中《思鄉曲》更成其代表作。
而馬思聰另一首代表作歌劇《熱碧亞》是於1982年開始醞釀的,他自己作曲,女兒馬瑞雪作詞,至1985年5月終於完成《熱碧亞》初稿,至1987年才完成生前最後一次修改。馬瑞雪曾表示,這是以新疆民歌為主要旋律的大型歌劇,腳本優美,極富音樂性。講述的是熱碧亞與賽丁的純真愛情和一對情人不顧封建家庭阻撓,最終殉情的愛情悲劇。作品取材中國民間歌曲,從雲南到新疆,他把對祖國的感情都滲在了嘔心瀝血的歌曲裡。由於父親精益求精,要求她修改多遍歌詞,使到《熱碧亞》幾易其稿。可惜的是,父親臨終時也看不到自己的作品公演,歌劇《熱碧亞》直至1989年11月才在台灣舉行首演。
美國手術失敗 1987年猝逝費城
馬思聰1987年猝逝對他自己和家人來說,都是始料未及的。一直身體健康的他曾笑言能活到96歲,在1987年3月,他因感冒轉為肺炎並引發心臟病,並進入費城醫院做手術。但怎料5月20日手術失敗,一代音樂巨匠就這樣與世長辭。其網上靈堂這樣記錄:「病發初期,馬思聰本人及家人都認為並不嚴重,決定開刀,醫生們也認為,手術會得到成功。所以,馬思聰本人完全沒有想到要『留遺言』,家人也完全沒有絲毫思想上的準備。噩耗傳來,天塌地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