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古代高官的年終獎由中央財政出,對於一些地方小官來說,指望不上皇帝給他們發年終獎,只能另闢蹊徑。他們自尋年終獎的方法很多,目前為我們所知的有三種:賣廢品、放高利貸、拿公款做生意。
古代的「公務員」和今天一樣,是讀書人擠破頭也要擠進去的「陽關道」。而「公務員」的年終獎,根據官職大小也分三六九等。
大官小吏 天壤之別
東漢時,大將軍、三公,每人發錢20萬枚、牛肉200斤、大米200斛;九卿每人發錢10萬枚;校尉每人發錢5萬枚;尚書每人發錢3萬枚;侍中每人發錢2萬枚。
大將軍和三公每人能領到的年終獎,根據購買力折合成人民幣大概有10萬元左右,而當時大將軍和三公的月薪折合成人民幣不過7000元。領一回年終獎超過一年工資,所以,大官小官都盼快快過年。
北宋是中國古代的「高薪時代」,工資高年終獎少。皇帝發給宰相等高級幹部的年終獎只有5隻羊、5石麵、兩石米、兩罈子黃酒而已。這些過年福利對於他們的工資而言簡直不值一提,像開封府尹包拯的工資加上各種補貼,每年折合成人民幣高達600多萬元,而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年薪也不過40萬美元。
對於年終獎羨慕嫉妒恨的情緒,自古就有。南宋大詩人陸游說過一句順口溜:「吏勛封考,筆頭不倒;戶度金倉,日夜窮忙;禮祠主膳,不識判硯;兵職駕庫,典了祓褲。」意思是,吏部和戶部一個管官員陞遷,一個管工資發放,紅包多得收不完;而禮部主管文教,兵部在太平時期用處不大,都沒人理會,所以這兩個衙門的官吏就沒有多少紅包,窮得要去當褲子。
地方部門 賣廢品籌款
朝廷高官的年終獎由中央財政出,對於一些地方小官來說,指望不上皇帝給他們發年終獎,只能另闢蹊徑。他們自尋年終獎的方法很多,目前為我們所知的有三種:賣廢品、放高利貸、拿公款做生意。
秦漢魏晉時期,公文寫在竹簡上,在傳送過程中用袋子密封蓋上公章裝運。那時口袋有皮質的、有絲織的,攢到年底賣掉,一個部門就有年終獎了。(二之一)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魯超國、杜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