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島上新建的環島公路。香港文匯報記者葉臻瑜 攝
平潭島上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1840年英國向清政府提出割讓平潭或香港島。清政府權衡再三認為,平潭島是港島的4倍大,且戰略地位特殊,最後忍痛「留平潭、割香港」。
台海政治解讀 拖慢招商
平潭島的近台優勢無可取代。但兩岸對峙時期,這樣的優勢反而成了牽絆。80年代初,平潭作為台灣漁民接待站和大陸首個台輪停泊點,接待了逾15萬名台灣漁船民,是兩岸知名的小額貿易市場。但由於地處海防前哨,平潭的「對台特區」之夢直到2009年7月,實驗區獲批才算水落石出。
但圍繞「共同開發」的議題,兩岸卻產生了分歧。在大陸看來僅僅是一個經濟合作項目的規劃,對岸卻祭出了政治解讀,尤其對於管委會部分職位對台招聘,島內部分有心人士冠之以「統戰平台」的名號。最早起草平潭規劃的大陸學者王秉安稱,本來只有不到5%的台灣人知道平潭,現在小島可謂是「家喻戶曉」。
平添的陰影沒有放慢平潭招商選資的腳步。以全球最大的顯示器生產企業台資冠捷集團為主的幾家台資巨賈,成為第一批登島「吃螃蟹的人」。注資16.4億美元開發平潭科技產業園,同時引來10家台資關聯企業入駐,首期投資近4億美元,計劃2013年初投產。不久前,台灣旺旺集團也登陸平潭考察,有計劃地開始「圈地」。
欲搶「牛肉餅」 值得等五年
除了大企業注資,平潭對台小額貿易市場、小企業總部、民生養生基地、航運中心、郵件處理中心和保稅物流等一批專案也將動建。在平潭綜合實驗區副主任周青松看來,吸引台灣中小企業來平潭創業同等重要,「平潭不能只是大亨的家園」。
王秉安說,平潭有了中央的政策支持,有了特殊通關政策,就是最大的「牛肉」,要搶到這塊最大的牛肉餅,就要搶佔先機。「何必在意花三年還是五年,一旦成功,機會就是你獨得的。」
「對岸這種反應『很正常』。」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原所長吳能遠坦言,「台灣現在不慍不火,因為他們覺得時機未來,或不重視這個區域。」他認為,福建目的是先發展起來,成為一個各項設施成熟的特區,自然不愁「無米下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