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南北直通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內地升學系列:北上修研究生課 報名10年增逾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黃玉山認為,世界各地研究院的水平不能一概而論。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勞雅文)在國家教育部推動下,63所內地高等院校今年首次免試錄取香港學生,直接以本地的新中學文憑試或高考成績招生,令兩地教育制度協作邁進一大步!事實上,除本科學位外,港生赴內地升讀研究生課程亦是近年新趨勢,去年便有超過300名港人報讀內地逾170間大學的研究生學位,錄取人數亦逾200人,分別比10年前大增逾1.2倍及2.2倍。專家表示,內地學術水平及資歷在港認受性日漸提升,加上學科五花八門及有助建立當地人脈,成功吸引越來越多港人北上增值。

 現時港生報讀內地研究生課程,主要透過負責統籌港澳台生內地升學工作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申請及安排考試,每年均有超過170間內地院校供選擇。根據中心資料顯示,在2002年只有143人報考內地研究生,但至2011年卻大增1.2倍至321人,至於錄取人數方面,更由2002年64人激增至206人,10年間增幅超過2.2倍。

北大獨招生 年均百申請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學術與培訓部門主管鄒重華補充指,廣受歡迎的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已於2008年前後改為獨立招收香港研究生,前者每年約有100人申請,後者也有約20人,如包括兩校申請,港生北上升讀研究院的升幅必更驚人。

課程多元化 選科重興趣

 鄒重華分析指,回歸已近15年,港人對內地社會的認識及了解日增,對內地大學學術水平信心亦同時提升,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對內地學歷的認可近年一直處於高水平,「很少聽到有課程不能通過」。而課程內容方面,內地大學研究院較香港更多元化,如歷史、文學等都設有較冷門範疇迎合個人興趣,吸引越來越多人報讀。他表示,內地讀研究院的港人多為30歲至40歲人士,多有固定職業及可依自己興趣進修,並非單看重所獲學歷。

建人脈關係 利事業發展

 鄒重華又表示,內地研究院的專業學科課程亦是不少港人的選擇,學生一方面可增加對內地社會整體認識及了解,另一方面可結交同一專業的內地同學,有助建立人脈關係,有利日後事業發展。他透露,除政府會派公務員北上「取經」,不少香港企業都會指定員工到內地進修,例如修讀土木工程課程,「現在很多跨境工程,港人會到內地學規劃,以增加相關經驗」。

提升競爭力 助取港教席

 香港學者協會主席、科技大學副校長黃玉山認為,在研究院層面,內地有不少高水平且具名氣的大學及學系,預期港生北上進修將繼續增加。他又指,現今學術界發展注重於不同文化下的教研經驗,以科大為例,不少教授除曾於海外進修或研究外,於內地亦有相關經驗及網絡,可望增加競爭力,回港後亦容易取得教席,「不只是浸過『鹹水』才馨香」。不過黃玉山強調,世界各地研究院的水平不能一概而論,需要視乎所選的院校及學科。

相關新聞
內地升學系列:北上修研究生課 報名10年增逾倍 (2012-05-15) (圖)
兩地格價:博士生學費 內地省10萬 (2012-05-15) (圖)
質素提升:院校邁國際化 海外招賢「升呢」 (2012-05-15) (圖)
報讀誘因:擴社交圈子 助事業發展 (2012-05-15) (圖)
求職招聘:研生畢業優勢 視乎學校名氣 (2012-05-15)
過往10年港人報考內地研究生統計 (2012-05-15)
2011年內地研究生課最受港生歡迎院校 (2012-05-15)
2011年內地研究生課最受港生歡迎科目 (2012-05-15)
內地升學系列:港生備戰內地聯招 「雞精班」報名增四成 (2012-05-03) (圖)
內地升大預備班辦學三難 (2012-05-03) (圖)
中國大學莎劇賽 免費門券周一派 (2012-05-03) (圖)
校園放大鏡:朱石麟中學師生訪星交流 (2012-05-03) (圖)
資助課程非本地生五年增九成 (2012-05-03)
內地升學全攻略:內地學歷 銜接世界 (2012-05-03)
細說新語:內地「醬油課」搶手 (2012-05-03)
科大生MIT交流 訪歐研強子對撞 (2012-04-26) (圖)
萬維網發源地 CERN促跨國實驗 (2012-04-26) (圖)
「雙軌年」有前例 教資會加國取經 (2012-04-26) (圖)
南科大獲准建立 最快秋季招生 (2012-04-26) (圖)
內地升學全攻略:內地學歷 國際認可 (2012-04-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南北直通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