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經濟學家認為,反思上一輪4萬億刺激計劃,依賴大項目穩定經濟增長的方案將誤導企業投資,導致相關行業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大地方融資平台風險,透支地方財政,而項目建設伴隨信貸擴張,亦必將令通脹捲土重來。因此這一輪投資,不應是不合理需求的再次釋放,而應是合理投資規模和速度的延續,更應成為鐵路、市政、能源等領域對民間投資開放的契機。
上輪刺激計劃導致「三高」
隨著政策轉向促增長,經濟學家擔憂,中國經濟將為此付出代價,比如產能過剩。在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此次發改委仍批准了廣東湛江、廣東防城港、首鋼搬遷等總規模200億美元的新建鋼鐵項目。不過,當外界關注廣東湛江、廣東防城港兩大鋼鐵基地項目同時獲批時,國家發改委即予澄清:兩項目建設均以壓縮鋼鐵產能為前提。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宇認為,這顯示,即使同樣是新批項目,也更多會在節能減排、結構調整這類架構下進行。
2008年「4萬億」刺激計劃,推動了此後數年中國經濟的高歌猛進,但也直接導致了「三高」,即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盤踞高位、國內勞動力工資持續高增、消費物價再度升高,同時國內高耗能、高污染產能反彈,沒有享受到危機本該帶來的進口資源性產品低成本,也錯失了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良機。中國還為此付出巨大的環境代價不菲,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如果再度出台刺激計劃,經濟增速再度高企,形勢會更加嚴峻。
穩增長要與調結構結合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反思上一輪刺激帶來的高通脹、資源配置低效率、結構調整倒退,這次的穩增長要與調結構更好地結合起來,讓應該加快增長的部分適當加快,對一些嚴格控制的如投機投資性購房、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產能擴張,仍要嚴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