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輔導工作經歷中,不時遇到情緒不穩情況,他們常常感到空虛、憂鬱和憤怒,以威脅或自殘行動操控別人。筆者看到他們在人際感情關係裡迷失,除了給予體諒、安撫外,往後的路,又要怎麼走呢﹖
恐男友變心 竟以死相逼
早前認識子慧,她不至於是萬人迷,但也是不少男性傾慕對象。早前男友提出分手,原因是子慧終日顯得緊張,美其名要了解男友,實際上要監視男方一舉一動,不許男友與其他女性接觸。她曾在facebook數落不少女生,聲稱為「保護男友遠離邪惡」。子慧跟男友關係愈來愈差,行動愈來愈激進,甚至以死相逼,希望挽回亮起紅燈的感情。
戀愛和婚姻 基於安全感
子慧行徑異常敏感極端,是多疑、焦慮及欠缺安全感典型例子。「安全感」是生存不可或缺的。缺乏「安全感」,人們容易失去自信及成長力量。英國發展心理學家John Bowlby「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指出,嬰兒呱呱落地,對世界欠缺安全感,所以喜歡看見和親近感覺舒適、放鬆及安全的依戀對象,並在安全地帶(Secure Base)成長。成年後,人們在戀愛和婚姻關係上,希望尋回「依戀」關係,滿足「依戀」需要。
童年遇挫折 拍拖變多疑
但在現實生活中,並非所有人有機會擁有「安全的依戀(Secure Attachment)」,有些人年幼時沒有固定照顧者或依戀對象;又或者照顧者過分嚴厲或冷漠,以致經歷一次又一次挫折和失望,自覺沒有價值、不被愛,從而發展出「不安的依戀(Insecure Attachment)」。他們過分依戀對方,不能忍受任何分離時刻,變得愛控制、多疑、善妒、不斷要獲得對方保證,以致無法與社會及他人協調。
這似乎就是子慧的情況,也是很多人的情況。我們確實無法回到過去,讓童年逆轉;但卻能改變現在,多關懷、接納、尊重和互愛,讓身邊人感到被信任,對方的安全感便能重生,「愛的綑綁」便能鬆開了。
撰文:
香港家庭福利會
註冊社工楊嘉穎
查詢電話:2527 3171
網址:http://www.hkfws.org.hk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