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石獅先進的紡織車間,一個工人可以同時操作數十台機器,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香港文匯報記者黃瑤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瑤瑛、盧麗寬 泉州、龍岩報道)在福建民營製造業最發達的泉州,企業主能接到的重點商品訂單越來越少。為了在價格上取得優勢,一些專接外單的公司開始自建加工廠,以保有自己的利潤。
記者從泉州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了解到,泉州不少紡織服裝企業都是承接歐洲服裝品牌的代工作業。自歐債危機以來,來自歐洲的訂單量和代工的利潤都在不斷下降,部分歐洲國家中高端服裝品牌的生產開始回歸歐洲。在今年第一季度泉州市經濟運行分析會上,不少泉州紡織服裝業者就抱怨,現在接到的訂單都是小單、短單。「有了上頓沒下頓。」據福建龍岩市統計局的統計,今年一季度龍岩市經濟增長步伐明顯放緩,近半數的企業反映產品訂單減少是影響經濟增長的原因之一。
融資難成本高仍困擾
事實上,今年早些時候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福建與部分民營企業負責人座談時,業者就提到了自己正在承受的巨大壓力。主要生產籃球鞋的福建匹克集團許景南反映,目前內需不足,外銷成本上升,建議加大對出口企業扶持力度。而恒安國際(1044)行政總裁許連捷則提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仍然困擾著泉州中小企業。
福建華閩公司不久前設立了自己的加工廠——華景鞋業;此外,優拓進出口公司、加怡進出口公司也開始建立自己的加工廠。華閩市場副總監王亮亮告訴記者,在大環境低迷的情況、國際大宗原輔材料價格持續降低的情況下,自建工廠可取得價格優勢。他說,雖然中國人工成本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造成的成本上漲導致流失了一些訂單,但是,中國製造業還是具備自己不可動搖的核心競爭力,只要大家能夠熬過這段時間,流向東南亞等國的訂單可能很快會「回流」。
融入創意保品牌優勢
而相比較代工企業及外貿公司的艱難處境,一些自創品牌的企業則從自身下工夫。中國利郎(1234)啟動「文化、設計、研發」一體的創意園區,成就時尚品牌中心;寶峰時尚(1121)則讓「拖鞋藝術」走上大雅之堂,力造「世界拖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