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港交所(0388)在今年2月20日推出恒指波幅指數期貨(波幅期貨),協助投資者管理風險,轉眼已過三個月,期間港股高低波幅(以收市計)達2866.45點,投資者如果能善用相關工具,發揮空間相當大。交銀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在3月份曾制訂出相關入市策略,該行最近檢討相關策略,發現投資者若按策略入市機會,至今的資金平均回報達27%。
交銀香港分行分析員何文俊在最新的6月號《交銀金融》中指出,恒指波幅指數策略乃以長倉為主導,逢低買入,然後憑藉市場情緒的鐘擺效應,捕捉均值回歸時的獲利機會。
具體操作方法為投資者持續在恒指波幅指數十天移動平均線低於二十天移動平均線當日開倉買入,然後持有46至55個交易日。他以歷史數據測算,恒指由2007年初至今年2月底,這個策略為投資者平均帶來約7%的指數回報;最優策略為持有54個交易日,5年來雖然獲利次數僅及入市次數的45%,但全期卻平均錄得約7.2%的指數回報,淨獲利點數4,377點。
入市27次 獲利36400元
何文俊指出,若採用同樣的策略,在今年3月初至今共錄得入市次數27次。以首個入市日3月19日起計,5月30日為第48個交易日;以入市指數位20.84及5月30日的指數位28.12計,一張合約在48日後獲利7.28點;以每點5,000元計,獲利36,400元(未計持倉成本)。
以比率計,是次入市的指數回報率為35%,資金回報率則達107%;期內恒指下跌11.5%。三個月內策略回報跑贏大市,算是不俗,亦能達致對沖恒指波動的效果。
下調開倉按金助省成本
如果投資者按計劃持續入市,以27次入市平均價僅20.28計,截至5月30日的指數及資金回報率更分別高達39%及116%。當然,投資者所需的資金較多。港交所期內將開倉按金由33,870元下調至31,560元,相信有助降低投資者的資金成本。
對沖恒指波動確有功效
他指,假如不以5月30日為結算日,而以全期平均價22.11結算的話,指數及資金回報分別為8.3%及27%,雖然大幅收窄,仍然跑贏大市。
巧合的是,在這三個月的27次入市中,最後一次入市為5月10日,即恒指收於20,000點上的最後一天。翌日波幅指數的十天移動平均線急速升破二十天移動平均線,而恒指當日亦正式跌穿20,000點的重要支持,繼後一瀉如注,反映以波幅指數對沖恒指波動,確有功效。
何文俊表示,目前大市已跌穿19,000點,而波幅指數的十天移動平均亦已大幅拋離二十天移動平均線;以持倉日數計,策略已踏入收成期。但他提醒,由於恒指波幅指數期貨以孖展形式交易,實際操作時,必須預留充裕之按金,以應付市況波動及持續開倉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