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圓明園十二獸首之 豬首,2003年全國政協委員何鴻燊以6000多萬港幣出資購回國。
隨著今年的春拍徐徐謝幕,各拍賣機構陸續收槌,但槌下的餘音依舊裊裊。這些年的拍賣市場,海外文物頻頻閃現,一齣齣文物回流好戲,似乎總能點燃行家里手和諸多看官的內心激情。
起始於2000年的圓明園十二獸首的驚心回收路程,如今還歷歷在目,如果說十二獸首價格的一路飛飆,是嗅覺敏銳的市場利用了文物背後所牽動的民族情感,那麼以3990萬港幣出嫁的《純惠貴妃半身像》,確實多少都會使部分人心感落寞。
查閱相關文獻,發現郎世寧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可以說是被中外美術史拋棄了。這個經常出現在清宮劇裡,說著蹩腳中文的意大利人27歲就到了中國,最後病逝在中國。所以歐洲繪畫史一定不會提到他,而中國早期的繪畫史因為門戶之見,總覺得他是外國人,也幾乎不寫他。這個200多年前的意大利「張騫」,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就這樣缺少了理論參照。
《純惠貴妃半身像》可以說是中國油畫的啟蒙畫,不過,相比十二獸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這樣的文物,這幅唯一在民間能找到的郎世寧油畫作品,它似乎確實少了點「民族氣節」。
2010年是很有意思的一年,它正好是中國圓明園150周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110周年;9月,這幅《純惠貴妃半身像》現身翰海秋拍,拍賣預展上,當時一些台灣專家都用手撫摸這張畫,為甚麼要撫摸呢?因為當時郎世寧用了幾層「窗戶紙」就畫出了油畫的質感,在技術層面上講,他改變了中國油畫繪畫的歷史;同在這一年,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張曉剛的油畫已經賣到了5000多萬元人民幣。
追根溯源,我們還是要感謝郎世寧對中國油畫教育的啟蒙。
無論如何,最近幾年火熱的拍賣市場上,海外文物顛沛流離的命運正在不動聲色地上演著,而從《純惠貴妃半身像》上我們看到的也許只是這齣百年大戲的浮光掠影。 ■文:夢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