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作對談:中國漆:魅力不只是華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藝術家蘇笑柏

 今次繼續為大家帶來抽象藝術展《憶原》中六位受訪藝術家的創作思考。

 中國當代抽象繪畫藝術的發展,離不開藝術家們前往西方進修後所吸收到的創作理念,但如果你細心留意,就會發現他們在西方深造後,幾乎都不約而同地更為關注如何將傳統中式材料,在發掘出現代美感的同時,彰顯其本身的獨特特色、發掘最地道的中國魅力。

 以漆為創作媒介的蘇笑柏,也是這樣一位接受過西方藝術教育浸染,終而回歸傳統材料的創作者。中國漆在他的世界中,不只代表了華麗、純淨及原色質感,更成為了一種有趣的文化實驗。

 蘇笑柏1949年在湖北武漢出生,1969年於武漢藝術設計學院畢業,並於1986年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生課程進修。1987年他赴德國深造,自1992年開始於德國生活及專注其藝術創作。

 蘇笑柏的作品一方面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強調形式和材料現代性,另一方面,亦深受中國文化薰陶。因他早期曾接受工業藝術教育及訓練,因而對中國漆一直有特別喜好。他認為中國漆的傳統技術偉大而細緻,同時具有質感和重量。他將中國漆的技術運用於他的作品中,獨特的製作過程為中國漆增添了一種文人繪畫的美學,移除了傳統漆純淨及華麗的特質,從而展示出一份現代美。蘇笑柏最關注的,是如何將物質的美感轉化成更深層次的文化意蘊。換句話說,他的著眼點是發揮物質本身的魅力,即材料的想像空間。

您在《憶原》中怎樣展現您的創作主題?

蘇:當我由德國回到中國,開始用大漆作為繪畫的媒介時,繪畫技術及方式受到顛覆、繪畫媒介本身變成了材料。這是一種奇妙的轉換。這種轉換使我覺得格外有趣。這種有趣所產生出來的有意味的形式,幾乎成為了作品內容的全部。傳統生漆的質感、層次感以及工藝感,在我的創作過程中成為一種文化實驗,實驗結果是作品在視覺上、觸覺上和心理上都非常豐富。我故意選擇任意一種冥想對象,來作我的創作主題,這樣做的目的,是盡力淨化描繪對象,於是製作手段及技巧反倒成為作品的主題內容。

您自身的經歷背景,對您的創作有怎樣的影響?

蘇:我所居住的城市與我所從事的創作,其實沒有任何關聯,以前如此現在也是。有些藝術家是生活在過去與未來的,反倒對當下有種隔裂。我以前在德國住過一個小村莊,只有二百個居民,可我從沒覺得那裡小,那時我剛從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畢業,藝術學院的經歷成為我的過去,我就一直生活在那裡,一住就十多年。後來到了上海,小村莊又成為了我的過去。所幸杜塞爾多夫和小村莊都是好地方,說它對我潛移默化,我不反對。

您如何看如今的中國當代抽象藝術發展?

蘇:我認為當今中國抽象藝術不太可能有特別出色的發展。中國當代藝術在一個特別短的時間段裡,經歷了藝術發展史中的各個階段。等明白過來,又趕回去匆匆補課。其實不光光是抽象藝術,別的學術學科也有相似的毛病。都太著急。想變,想有特色,想要有民族性,什麼都想要有,不一定是好事。 ■文:Jasmine

相關新聞
透過「三面」 看到建築的無數「面」 (2012-06-12) (圖)
「三面——建築攝影」 (2012-06-12) (圖)
Peter Margonelli作品 (2012-06-12) (圖)
《地標1》 (2012-06-12) (圖)
《地標9》 (2012-06-12) (圖)
創作對談:中國漆:魅力不只是華麗 (2012-06-12) (圖)
中國抽象藝術,80年代至今:憶原 (2012-06-12) (圖)
藝訊:專題攝影展《動感草原》走進北京798藝術區 (2012-06-12)
三勢紀 三地舞蹈大碰撞 (2012-06-08) (圖)
梅卓燕:人在旅途 (2012-06-08) (圖)
《客途》 (2012-06-08) (圖)
劉琦:中國的水 (2012-06-08) (圖)
《回聲》 (2012-06-08) (圖)
李捍忠:反思現代儀式 (2012-06-08) (圖)
《初祭》 (2012-06-08) (圖)
三勢紀 (2012-06-08)
讓舞台設計幫忙說故事 (2012-06-08) (圖)
小編手記:重溫珀蒂帕 (2012-06-08) (圖)
「靜裡乾坤大」:靜物有多麼如幻如真 (2012-06-05) (圖)
吳家禮作品《晨曦》 (2012-06-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