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胡釗遠在北京和睦家醫院急診室。
「我願意把美國從業20多年的經歷傳授予內地醫生,擔當中西文化連結者、傳播者。」胡釗遠說。胡釗遠生於香港,先後留學英美,在世界名校密歇根大學修讀臨床醫學,曾參與2001年「911事件」醫療救助,經歷紐約大停電公共危機應急。2010年,他回到北京著名私立醫院「和睦家」,任職急診部主任。憑藉豐富職業閱歷,胡釗遠在內地非常受歡迎。而他工作態度謙遜、醫術高超,深受尊敬。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坤領 北京報道
在香港出生的胡釗遠,不到18歲就負笈英國讀中學,隨後遠赴美國密歇根大學完成臨床醫學學業。從大學本科學習算起,他先後在紐約曼哈頓、皇后區多家醫院工作長達十多年。他經常往來美國、香港和內地,但從未想過回內地生活。直至2010年,他說:「我看到北京『和睦家』需要急診醫生,就萌生了回國想法。身為香港人,我覺得應該把多年在國外習得的急診醫術帶返內地。」
當實習醫生 遇槍傷病人
談起在美國上大學的日子,胡釗遠說:「密歇根州底特律是個治安不好的城市,黑人白人混居。實習期間,醫院急診幾乎每周都會收槍傷病人,在其他地方很少見。」
「來到北京後,發現醫院病人很多是外國人,各國大使館工作人員和香港人,還有留學回來在外企工作的年輕人。英語、粵語和普通話我都OK,十分合適」。
經歷美恐襲 悟分流要緊
畢業後他到紐約工作,醫院離「911事件」現場非常接近。災難發生時,胡釗遠和同事堅守醫院。「病人很多,受重傷的就在現場搶救;輕傷的簡單處理,但更多的人是受驚嚇。災難來臨,人們非常驚慌,他們認為醫院是最安全的地方,這些人需要醫護人員作心理輔導。」
經過「911事件」,胡釗遠明白內地醫療機構在災難應急方面的不足。他指,從「911事件」來看,醫院對急診病人分流非常重要,需按「最嚴重」、「嚴重」、「輕傷」、「受驚嚇」等分類。
受驚嚇病人 需心理輔導
「平時受傷特別重的病人,會投入全部醫療資源搶救數小時,但在這樣的災難前,不能把全部醫療資源投放在一人」。
另內地醫院十分注重現場秩序,這一點在國外不用擔心。譬如「911事件」中,病人雖然很多,但是沒有出現秩序混亂的情況,沒有人要求先獲救治。
至於面對突發大災難,如汶川大地震,醫療應急不僅要關注受傷病人,更要關注受驚嚇者。他們是個非常大的群體,需要醫護人員作心理輔導,但他們往往容易遭忽視。
在胡釗遠長達20多年的美國經歷中,從本科到經濟學榮譽學士學位,到進入醫學院系統學習臨床醫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再到實習生、見習醫生、助理主任。「911事件」後,他經歷了2004年紐約大停電突發事故。「病人全部堆在急診,醫學儀器、診斷設備等無法使用,突發事件促使急診醫生成長。」
國外多通才 內地專一科
「與國外完善的醫療制度相比,內地需要作改進。回國以後,我首先幫助醫院建立中英對照病例,病人急診就醫更方便、時間更短。另國外急診醫生幾乎全能,婦產科、兒科、內科、外科都可以,但是內地醫生基本上專注一個領域」。
工作之外,他經常跟內地醫院好友交流。在他看來,內地醫生太累了,每天出診緊張,工作量非常大,讓他們沒有時間靜心做研究,這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