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蔡志斌(右)向楊振寧教授介紹3E國際學校。
——內地辦實驗學校 蔡志斌肩改革使命
「為什麼在國家投入那麼大量的教育經費和家庭花那麼多錢在孩子的學習上,中國還培養不出一個愛迪生、喬布斯、比爾蓋茨或者扎克伯格呢?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最近我可能找到了答案!」 新華教育基金會總裁蔡志斌(Gilbert Choy)如是說。從知名金融分析師轉行辦教育的想法源於他大學時代的理想,當年他本想留校繼續研讀然後當教授。9年前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碰上新華教育基金會主席蔡冠深,讓他重燃這份使命感而投身教育事業。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坤領 北京報道
蔡志斌14歲到美國讀書,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柏克林分校的學位,在校期間兩度獲得美國前總統喬治.H.布什接見。後來回到香港,先後任職多家銀行及證券集團,1995年至2000年被路透社和《亞洲金融》評選為亞太地區十大最佳經濟和投資分析員。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如今的蔡志斌,在北京生活11年了,於2003年加入香港新華教育基金會並創辦了3E國際學校。在短短的幾年內,基於3E的理念在西方專業學術期刊上出版了不少的論文,在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美國教育部於2006年10月出資801,556美元在美國的公立學校推廣該基金會研發的漢語課程。後又於2008年8月在美國教育部長Margret Spellings女士提交給白宮和國會的工作報告《提升美國的外語能力》中把3E國際學校列為經典案例。該校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高級考察和訪問團更不計其數。
對於教育投資蔡志斌有著清醒的認識,多年內地生活,他也十分熟絡內地國情。他說:「3E國際學校不以盈利為目的,是基金會投入巨資舉辦的一所名副其實的實驗學校。教育屬於長線投資,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創辦高級教研中心
此外,自2004年始,蔡志斌還參與創辦了遼寧大學新華國際商學院。其基金會還分別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出資創辦了兩所高級教育研究中心。
11年來,蔡志斌對內地教育現狀有著深入研究,大量「高分低能」的畢業生「出產」,造成浪費教育投入的現象,令他十分痛惜。他一遍遍思考,什麼樣的教育模式才能造就一批喬布斯,創辦一批能帶動中國產業格局改變的高附加值企業。「這讓我從事教育有種時代的使命感,必須做下去,並且做好」。蔡志斌說。
走向高端創新社會
多年從事宏觀經濟分析的習慣,促使蔡志斌形成冷靜而獨特思維,他說:「在創新經濟時代,科舉制幫不了中國,四書五經也幫不了中國。如果不能改變內地人才培養和儲備的方式,不改變應試教育不停地標準化生產廉價勞動力的困局,中國的產業就不能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智力密集型,也就無法實現從工業社會向高端服務性、創新型社會的轉變。」
蔡志斌說:「創新型人必需懂得左右腦並用,需要豐富的個人閱歷,懂得發現問題並通過良好的溝通能力,高情商,以及在資源匱乏條件下整合或集合各種資源為問題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這啟示教育研究人員必須重視學生發現問題和動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創新型人才不是靜止的孤立的,而是一種行為習慣,即動手解決問題的習慣。而目前的應試教育均以回答已設定的問題和有標準答案為主。
書本轉化成生產力
有人說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教育水平還比較落後,其實這樣的命題已經過時了。中國教育在數學等基礎教育領域有的甚至居於世界前列,對教育的投入,不論是人力、物力、財力都是巨大的。「我們的教育環節需要調整,學生缺乏把書本轉化成生產力的能力,缺乏把語言、計算、物理、化學、地理等串起來使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蔡志斌說:「時下很多12歲、13歲的學生在跟家人去餐廳吃飯時,連給家人點菜的能力都沒有!」
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道路上,沒有現成的道路可循,學校應該兼備研究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才能提煉出新的教學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