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馬子豪 北京、香港 報道)在香港回歸15周年之際,中央政府將推六方面支持香港的政策措施,其中金融合作和人民幣業務新政為最大亮點。中央首次提出「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辦理人民幣貿易投資結算」,有關專家指,初期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外資企業將獲准在港開設人民幣結算賬戶,從而吸引更多國際性交易者參與港人民幣結算,凝聚交易規模與數量,有助加快擴大本港人民幣資金池,推進人民幣離岸中心角色。
新華社昨日上午對外正式發布消息,指從國務院有關部門獲悉,中央政府制定了加強內地與港在經貿、金融、教育、科技、旅遊、粵港合作等六大方面政策措施(見附表)。其中金融合作方面,包括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辦理人民幣貿易投資結算,進一步豐富香港人民幣離岸產品;為香港有關長期資金投資內地資本市場提供便利;推動滬深港交易所聯合設立合資公司,推出內地與香港兩地市場互相掛牌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產品(ETF),以及允許港資金融機構在粵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等等。
擴大人幣跨境流通量
本次最令金融界關注的是「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辦理人民幣結算」的具體措施。但何謂「第三方」?香港金管局昨表示暫未有確實定義。據接近中國央行的有關專家向本報解釋稱,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辦理人民幣貿易投資結算,主要是為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流通創造條件。他預計,所謂允許第三方參與人民幣結算,初期將先是允許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外資企業在港開設人民幣結算賬戶進行人民幣貿易投資,至於內地個人投資者直接赴港開戶政策料不會放開。目前央行等有關部門正抓緊落實此次新政的細則。
港銀行界人士也普遍認為,「第三方」是指內地香港以外的海外地區。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估計「第三方」是指於內地的外資貿易公司,料中央容許該等外企到港銀行開設貿易投資戶口,無需經中央批核下自由兌換人民幣,並認為此舉有擴充本港人民幣資金池的作用。匯豐亞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認為,促進第三方到港作人民幣投資結算,可借本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平台,助人民幣持續向全球市場開放。恒生人民幣業務策略及計劃部主管顏劍文則指,「第三方」或是指部分仍未發展人民幣業務的地區;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經濟師周洪禮分析,由於涉及貿易投資結算,「第三方」應不屬個人身份。
增兌換上限仍待再公布
至於會否涉及早前有指包括內地居民、外籍人士等非本地居民可來港開立人民幣戶口,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的上限會否提高等問題,尚待內地進一步公布政策。本港銀行界人士認為,倘開戶限制放寬可吸引內地人來銀行開戶,將令港銀盈利能力大增。
本次挺港新政在粵港合作方面還提出,允許香港金融機構依據相關管理辦法在粵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進一步推動香港與深圳之間的相互投資和金融合作;通過推進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提升粵港金融合作水平。
在經貿合作方面,雙方將簽署CEPA補充協議九,推動內地與香港企業聯合「走出去」,以及進一步放寬香港居民個體戶在內地的經營範圍等;在旅遊、科技、教育等方面也會有具體的惠港措施。(另有相關新聞見A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