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廖潤鳳表示,因成本上升所致,活動收費需加價4%至10%。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劉景熙) 不少非牟利社福機構由於有商界的捐輸或資助,才得以提供相對廉價的暑期活動課程,但多間社區中心代表均指出,今年商界提供的資助追不上通脹,部分甚至明顯比去年下跌一成至兩成,最嚴重者更大跌五成,故各機構紛紛絞盡腦汁,希望開源節流,盡力保持服務質素。
明愛堅道社區中心行政團隊隊長蔡慧冰表示,機構與往年一樣,向各大商業機構申請資助開辦活動。不過,審批下來的預算,平均卻比去年減少10%至20%,其中一項基金撥款更大幅下跌五成。蔡慧冰指,部分昂貴的服務如長者或家庭支援,需要增加收費、減少節數甚至整個活動取消,力保維持收支平衡,為此她大感無奈。
機構申基金 金額遜通脹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天水圍天澤會所社工廖潤鳳指,很多供機構申請的活動基金,金額都追不上通脹,如思維訓練、英語拼音會話及非洲鼓等,估計一堂要400元至500元的成本,但基金只夠提供200元至300元的補貼,機構只有「睇餸食飯」,集中資源支持重點項目,有時難免要作出取捨。
預算被削 向導師打「人情牌」
廖潤鳳又稱,機構為兼顧不同活動,各社工都要自己想辦法節流。她試過舉辦興趣班時,在預算批出後,才發現申請金額被削減,結果要向導師大打「人情牌」,對方亦體諒社福機構的難處,並願意以「特惠價」任教。
香港家庭福利會深水埗(西)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註冊社工張佩玲,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深水埗中青少年綜合服務)督導主任朱麗英都表示,因中心位於基層社區,服務對象資源不多,今年決定凍價。她們均指,為抵銷通脹影響,中心已盡量節省開支,包括盡量招聘義工及義務導師帶領活動,機構又寧願多做文件工作,向更多公司申請資助,以爭取更多資源推展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