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霍震霆接受本報記者專訪。香港文匯報 記者 張易 攝
今年是香港以獨立身份參加奧運第60年,從1952年首次登上奧運舞台至今,香港從默默無聞到變成國際體壇重要一員,亦體現「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兼國際奧委會委員霍震霆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希望藉回歸15年落實更多體育政策,又指體育應成為本港金融、地產後第三大產業,有助經濟多元發展。■香港文匯報 記者 張易
香港經濟過度關注金融、地產,令包括體育在內的其他產業頗受冷落。霍震霆認為,儘管本港運動員的名氣並非大如碧咸,但若考慮為體育賽事引入贊助商,不僅有助提高體育設施質素,加快體育專業化進程,更可令經濟多元化。「特別是香港那麼多年輕人,沒可能全部投入金融業,希望體育可以變成一個長遠發展,吸引更多人參與。」
運動設施未達標 難吸年輕人
霍震霆切身體會到本港體育環境60年變化:「在我當上香港奧委會會長前,當時香港所有本地體育總會還叫業餘總會,向運動員提供獎金就被處分,但運動員若非全職,又根本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現時,港隊許多運動員都是業餘,他們有的要讀書,有的甚至是消防員,利用假期訓練。」
他坦言,現時香港體育多以康樂為主,很多設施遠不及國際水平,令專業賽事更難吸引年輕人參與。「愈來愈多國家和地區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也意識到專業運動需要大量資源。」
須轉變觀念 改革教育制度
要吸引年輕人參與,霍震霆認為,首先要轉變傳統上體育非專業的觀念,其次是改革教育制度。「香港是個很實際的地方,很多運動員很年輕就退役,之後生計會如何呢?歐美很多著名運動員都出自名校,因為名校有足夠配套體育設施。如今香港很多學府,卻連籃球場等基本體育設施都沒有。此外,運動員訓練和比賽,學校應為他們創造特殊環境,甚至提供獎學金。」
霍震霆表示,港人始終認為運動是玩耍。惟他指出,體育不僅有助強身健體,亦培養領導、組織能力,還強調平等進取。「外國很多企業選人時,都很看重這些品質。這些理念對社會也受益匪淺。」
獎牌非一切 奧運精神更可貴
他又稱,儘管贏取獎牌是參與奧運的一部分,但更重要是奧運精神帶給社會全新價值觀。「就像內地以前沒有義工,是什麼調動50萬人,沒有酬勞,任勞任怨為同一目標服務?」在他看來,北京奧運獲奧委會主席羅格讚譽的,不是中國隊拿了多少金牌,而正是奧運精神。
霍震霆透露,香港奧委會作為獨立組織,全部員工都是義工,不收取分文酬勞。然而義工力量有限,每到奧運、亞運等重要賽事,眾人手腳並用也忙不過來。他認為,政府支援對本港體育長遠發展至關重要,指政府應協調資源,既考慮本港市民,又顧及體育精英,「運動員始終都需要適當訓練場地,需要照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