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晨曦長安街
北京城市定位的歷史變遷
——第一次至第四次黨代會(1955年至1971年) 定位:生產城市
——第五次至第七次黨代會(1982年至1992年) 定位:開放城市
——第八次至第十次黨代會(1997年至2007年) 定位:首善之區
期間提出「新北京 新奧運」概念。「新北京」即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基本形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框架。 「新奧運」即全力做好舉辦奧運會的一切必備工作,全面貫徹「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成為「奧運城市」
——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2012年6月27日至7月3日) 定位:世界城市
「以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為標誌,首都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推動有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設,已經歷史性地擺在了全市人民面前。」在7月1日上午開幕的北京市黨代會上,時任市委書記劉淇以此作為對北京未來五年工作的安排的開篇——這同時也是首次在北京市委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世界城市」的發展目標和任務。
而在此次黨代會閉幕時,剛剛當選的市委書記郭金龍亦明確表示,「這次黨代會確定的推動首都科學發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已經歷史性地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一定倍加珍惜黨和人民的信任,倍加珍惜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正視困難與挑戰,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團結帶領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圓滿完成市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向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這意味著,「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將是剛剛完成班子換屆的北京市今後五年最重要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任務,在「奧運城市」之後,「世界城市」成為北京市的新目標。
這一宏大而立於眼前的歷史性戰略目標,緣起於何時何因,其意圖何為,「有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基本內涵是什麼,北京未來將變成什麼「模樣」……,在北京市官員與學者們的勾勒下,輪廓漸漸清晰。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添翼 北京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