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6月內地進口數據增速降至個位數,加之較早一日公布的通脹數據下行明顯,顯示中國疲弱的內需仍無好轉跡象。加之當前歐美經濟前景存在諸多變數,使得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喜憂參半。經濟學家指出,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滑坡風險增加,需採取一系列放鬆政策提振經濟。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稱,中國經濟滑坡風險增加。當前,中國經濟出口、投資、消費三大需求都在下降,同時相關的工業生產、發電量、信貸量等預警指數亦出現下滑,外商直接投資(FDI)中的歐美資本投資也在快速下降,中國很可能會出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和CPI增速同步向下的情況。他預測,中國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將跌破8%。
第二季GDP或跌破8%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分析,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發酵,世界經濟復甦乏力,主要發達經濟體債務問題嚴重、失業率持續高位、消費信心低迷,歐美日採購經理人指數在6月份都回落到50以下的收縮區間;一些新興國家也難以獨善其身。這些都給中國外貿出口穩增長帶來嚴峻挑戰。
還需財政政策配合
國開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杜征征認為,6月進口遠低於預期,說明中國國內需求比較疲弱,很可能1-6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幅跌破20%,6月新增貸款情況亦遜於預期。他建議,在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的同時,還需要財政政策起到引導作用,如在水利、保障房、農業和新興產業方面加快審批速度,出台一些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等。
對於如何助中國經濟走出低谷,陳東琪建議,現今應優先考慮落實去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經濟穩增長」的要求。進一步適當加大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預調微調的力度,維持貨幣政策的適度寬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