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圖)繁華喧囂的澎湖魚市。(下圖)當地人每天處理大量漁獲。
澎湖在地友人問我:「只有短短的一個早上,你想去哪裡逛?」
我嚴肅地回答:「只要逛馬公菜市場即可。從菜市場,我可以研判澎湖的農魚產狀況,以及自然環境特色。」
已經在此旅居十年,他委婉地建議,「何妨一大早,到港口的魚市看看再說。」
在這唯一可媲美香港海鮮的台灣離島,地方嫻熟者如此提議,必有其道理。我便聽從,隔天六點一起前往魚市場,隨行的還有在地海洋生物研究專家小毅。
第三碼頭,長達兩百公尺的開闊魚市。我一走近,馬上被熱絡的叫賣場面震懾,那是台灣難得一見的漁港繁華。喧囂而忙碌的場景,周遭海洋資源的豐富和深邃,霎時彷彿濃縮在五顏六色的各種漁獲裡。波濤洶湧、澎湃激盪的海水,在此轉化為漁民熱鬧的交易聲。
魚種的複雜多樣,在這座繽紛繚亂的魚市裡,如同蔬果般琳琅滿目,又充滿最原始的野性。澎湖人離開家鄉到台灣謀生,走進海產店,卻吃不下魚的心境,我終於可以了解。我心裡喊著,身為澎湖人的幸福,就是擁有這樣源源不絕的魚類資源啊!
我跟小毅興奮地稱讚,這是晚近不曾見過的魚市繁榮。豈知,小毅卻對眼前的景觀有些失落,有著今不如昔的感慨。他含蓄地描述,過去比現今的市集面積更加遼闊,可以連接到漁船旁邊,現在僅及過去的一半罷。他這一說,我有些錯愕。
小毅看我一臉不敢置信,接著侃侃而談。在歡愉喧嘩的叫賣聲中,在奇麗多變的漁獲裡,我的耳邊,浮起近海箱網養殖的污染問題,過度捕撈下的環境變遷,某類小魚暴增帶來嚴重的生態失衡,這類那類不尋常不穩定的海洋狀況,全盤烘托而出。我的驚奇驚歎,逐漸變成驚恐驚懼。眼前如嘉年華會,幾乎天天上演的魚市歡樂並非虛假,只是,很可能是最後的一幕繁華。
於是,眼前一名漁民利落地以五秒一尾,處理著一大桶連皮帶刺的密斑刺河豚,當地人叫刺規。在小毅的提醒下,我隨即聯想起,一定是沒有天敵,美味的刺規才會暴增。
繞完一圈後,意猶未盡。繼續繞第二圈,加入了高船長,一位捕魚四十多年經驗的行家。
他觀察魚類更加精明,哪一攤賣的是大陸貨,哪一攤是自己捕捉的,只瞧一眼魚貨,隨即了然。還有哪些是垂釣的,哪些又是網獲的,同樣可以輕易分辨。或者同樣一種,從色澤也能分辨來自深海或淺海。聽他現場解說,這才驚歎,原來看魚類如賞析玉石,需要長時間的捕魚經驗。
高船長跟小毅都有同樣的失落,「以前在放下十八根魚u,收網上來時,每根幾乎都勾著肥大的石斑,你想想看,那是甚麼精彩的年代!現在有幾尾不知名的底層小魚就不錯了。」
友人張祖德跟我補充,高船長是富有的漁民,過去幾十年靠著捕魚,供養了幾位孩子在台灣讀書、買房子,如今生活悠閒。但那是上一代的漁民,身手厲害、工作勤奮的才有機會獲得老天給你的賞賜。如今捕魚技術再嫻熟,恐怕都只能餬口。
現在如是,但未來呢?這個問題高船長和小毅也說不出答案。
明天有一颱風即將登陸,今天漁船紛紛回來,努力地卸貨。我抬頭遠眺,南方的海平線,烏雲蓋頂。無法判斷明天颱風是否會登陸,只知眼前的魚市繼續熱鬧非常。 ■文、圖:劉克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