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高鋒的出現對戲曲唱腔的影響是一項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它讓原來屬於廣場的高亢唱腔發展成委婉的歌聲。雖然現時已很難從粵劇演出中尋找到百分之百屬高台廣場的唱腔,但古腔粵曲和大喉唱腔尚可窺見餘韻。演出場地由廣場轉入廳堂已使唱腔發生變化,但論影響力度之大,即首推近世咪高鋒的應用。演員的音量只要有能力振動咪高鋒,他的聲音便能通過擴音系統四處播放,這使唱者在設計唱腔時,可多運用低音和鼻音,粵曲中的「豉味腔」、「骨子腔」等唱腔,就是唱家善用咪高鋒的最好例子。
此外,我認為粵劇使用無線掛咪後,演員的聲音失去「舞台空間感」。我所說的「舞台空間感」和話劇演出的「舞台空間感」有點不同。話劇演出的「舞台空間感」是指演員(不用咪高鋒的情況下)在舞台上不同的演區再加上演員與觀眾的遠近而形成的「聲音距離」;而粵劇演出的「舞台空間感」則只計算舞台和觀眾的「距離空間」,加上現場擴音造成的迴響。
使用無線掛咪的好處是使聲音更加清晰和穩定,不像過往靠「台口咪」收音,演員與咪高鋒的距離遠了,便聽不清楚演員的聲音,或要演員遷就咪高鋒局限走位的弊端。但無線掛咪亦使演員的聲音失去「空間感」,妨礙了觀賞的完整性。如果大家不明白我所說的「舞台空間感」,可以找一張早期發行、由麥炳榮、鳳凰女演唱的《鳳閣恩仇未了情》唱片來聽,雖然是只單聲軌錄音,但通過演員聲音的小和遠近,聽眾恍如置身現場。據說,《鳳閣恩仇未了情》的唱片是舞台演出實況錄音,當時還沒有無線掛咪,收音就只靠「台口咪」了。
要使聲音有「舞台空間感」,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音效機給聲音加上音效,例如演唱會效果、體育館效果等,缺點是千篇一律,難有變化,應盡量避免使用。另一個折衷的方法,是把無線掛咪收到的聲音和「台口咪」收到的聲音混合起來,但使用這個方法就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來給音響控制員做調校,否則難做出好效果和容易出現聲音回輸的問題。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