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清洗工在清洗上海一棟大廈的玻璃外牆。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在中國二季度GDP增速3年來又跌破8%後,持續低迷的房地產市場能否再度引領經濟上漲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呼喚樓市調控政策放鬆的聲音不絕於耳。近日,有學者甚至公開表示「放鬆調控信心」,「地產才是大救星」。對此,大多數專家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絕不能放鬆,要謹防房地產藉機要挾中國經濟。只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才是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仍然走依靠房地產帶動經濟增長的老路無疑是飲鴆止渴。
對於當前市場出現「只有給樓市鬆綁才能保增長」的觀點,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表示,這種以房地產拖累經濟為由要求放鬆調控政策,正是我們所擔心的。現在房地產調控的壓力來自於人們將樓市與GDP捆綁的思維,忽視了調控對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所取得的成效。
穩增長長效機制 核心在房價回歸
專家普遍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鬆綁從短期看可能會對經濟產生刺激作用,但從長期來看,這無異於是飲鴆止渴,將使受到擠壓的房地產泡沫沉渣泛起,危害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當前房地產宏觀調控若戛然而止會讓宏觀調控陷入一種危險境地。」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在當前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政府首先必須衝破GDP增長拜物教意識的禁錮,徹底捨棄通過住房市場投機炒作短期內推高GDP增長的幻想,在擠出巨大房地產泡沫同時,建立起穩定經濟增長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這種長效機制最為核心的內容,就是讓住房價格回歸到合理水平。
「如果再次啟動刺激性的財政政策,只會導致更多的過剩產能,而銀根的放鬆則會再度推高剛剛控制下來的通貨膨脹。」亞太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表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不會再出台,今年下半年中央以「穩」字當頭,維持「既有政策」作為樓市調控思路。房地產調控政策微調應該在去投資投機化的同時,保剛需與改善置業人群的合理購買需求,達到拉動銷售成交,推動投資增長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