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學成作品:「忽聞海上有仙山」
如果你之前曾看過「藝遊鄰里計劃IV」:乞泉齋內的水動山靈——劉學成作品展,就會知道,劉學成對山水早已擁有深厚興趣。這次他帶來的作品很有詩意:「忽聞海上有仙山」,他將木板循環再利用,砌出一座美輪美奐的神仙居住之山,既打破了創作材料的局限,也打破了對空間的想像局限。
劉學成不願意局限自己的狀態,所以嚮往神仙住的仙山,這與聯展的主題非常相合——打破空間的束縛,尋找藝術作品的內在生機。之前他的一系列作品大多圍繞中國文學元素展開,展現傳統精神中的逍遙自在。仙山是不是天堂樂土?每個聽過傳說的人都會在心裡想像,而在深入研究明代文化後,他便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創作了這座仙山。文人的案頭空間,讓他敏銳捕捉到了雕塑的美感。而他的仙山,也最適合擺在古色古香的文人桌上,令人看著雕塑浮生遐想。
他說:「我的工作室只有300呎,所以非常懂得空間的限制,大多只能創作小型雕塑。」這次也是用可以隨時拆開的合成木板,而他更希望自己的作品在聯展中可以喝唱的空間產生關聯。作品和空間的關係,是藝術家們共同關注的焦點,伸縮自如的重要特點,就是一件作品永遠不會孤獨,它在不同的展場,會有不同的味道。而劉學成對其他藝術家的創意也很有興趣,譬如大型的牙籤星星,每一個創意,或許都可以引發觀眾的一些思考。
而他個人,最希望自己能與觀眾保持適切距離——不會太遠,但也不需要太近。剛剛好的距離,正是藝術家希望留給觀眾的空間。他笑言:「看到這樣奇怪的山,或許可以讓人有自己的看法。也許人們會想,哦,原來這就是大家嚮往的仙山啊。」一個理想化的意境,在每個人腦海中都有不同的詮釋空間,而如能透過他的作品,感受到古代文明的意境,便是藝術家最為開懷的樂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