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鏈一號03星,衛星順利進入太空預定軌道。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曉雪 北京報道)自20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進行中繼衛星的概念研究,90年代有關技術論證獲得成功。2003年1月,中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工程正式立項,第一顆數據中繼衛星被命名為「天鏈一號01星」。
中繼衛星被譽為「衛星的衛星」,是航天器太空運行的數據「中轉站」,可為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從而極大地提高各類衛星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能使資源衛星、環境衛星等數據實時下傳,為應對重大自然災害贏得更多預警時間。
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天鏈一號01星」成功發射並順利在軌運行,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和日本之後第五個擁有中繼衛星的國家。這也意味著,中國航天器開始擁有天上數據「中轉站」。在神舟七號任務中,「天鏈一號01星」得到成功試驗驗證,突破了高動態條件下的天基測控和數據中繼技術,實現中國航天測控由地基向天基的跨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建啟表示,「天鏈一號01星」的發射對提高神舟七號飛船測控的覆蓋率具有極大的意義,將以前的飛船測控覆蓋率從12%提高到至50%左右。
即時洞悉太空人動態
2011年7月11日23時41分,「天鏈一號02星」成功發射並與「天鏈一號01星」組網運行。「天鏈一號02星」是中國第二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交會對接任務中,中繼衛星系統作為中國陸海天基三位一體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測控覆蓋率從18%提升到近70%。
在今年6月的神舟九號任務中,「天鏈一號」01、02星通過接力測控,讓飛船和天宮運行的大部分圈次都能與地面實現1小時以上的連續雙向數據傳輸,地面監視系統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航天員的生理參數,為保障航天員安全發揮出重要作用。對廣大社會公眾而言,通過電視轉播,也能夠更完整、更清晰地看到3位航天員在太空中活動的實時畫面。
此次於北京時間2012年7月25日23時43分發射成功的「天鏈一號03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它與01、02星實現全球組網運行和全軌道覆蓋後,中國航天測控覆蓋率可提升到近100%,將基本消除航天器測控盲區,中國也將由此正式建成比較完備的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