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吳克儉與家長代表會面。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歐陽文倩)因應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爭議,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分別與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各區家教會聯會的代表及「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會面。家校會主席徐聯安會後指,家校會代表一致同意推行國民教育,認為3年開展期是比較寬鬆的時間,並信任教師的專業,不擔心該科會成為「洗腦科」。吳克儉會後則強調,國民教育科課程多元化,且會由學校及全港數千名老師作專業主導,開展後也會因應情況優化,不存在任何「洗腦」的可能,另透露目前已有約6成學校已開始籌備國民教育相關課程。
家校會及全港8個區的家教會聯會昨日獲邀向吳克儉表達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意見。徐聯安在會後指,家長都有相同理念,希望教好子女,不少家長都向他表明,必須推行該科,希望培養子女品德,尤其小學是孩子最有興趣學習的階段,故讓他們接觸國民教育,了解一些基本常識如甚麼是「政協」、「人大」,都是需要的。他亦覺得,該科應加強家長角色,讓家長在課程內容上給予意見。
教學自主 何來洗腦
他強調,他們絕不贊成「洗腦教育」,但他理解到該科目是由教師執行的,在教學時也可以自主、自由地選擇教材,而他「百分百相信教師專業」,完全不擔心會成為「洗腦科」。
家校會前主席、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表示,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已變成政治事件,政府應盡快處理信任危機,加強溝通。對課程內容,他自己比較關注3個問題,包括政治問題可否討論、課程有沒有自主性,及對老師有沒有規限等。
他又引述吳克儉回應指,政治問題、課程設計及老師教學亦可自由發揮,自己聽過這些解釋後已沒有疑慮,並對香港教育及老師有信心,不擔心會出現「洗腦」。
狄志遠不擔心「洗腦」
不過,狄志遠建議,當局可在三方面改善與家長的溝通:一是成立監督委員會,監察課程推行及受理家長、學校的投訴,如有「洗腦」情況即要作處理;二是找獨立人士,如大學校長去檢討及評估課程是否達到教育成果;三是教育局應定期與學生、家長及教師進行會議,聽取他們的意見。
吳克儉在會後表示,香港教育界在國民及德育教育方面已累積了10多年經驗,有關師資培訓都在積極進行,他對學校及老師有信心。他明白,部分社會人士仍對課程有很多擔心,尤其是被指「洗腦」方面,但現有課程多元化,而老師及學校也有絕對自主權,按學生情況安排自己的教學方法或自製教材,教育局並會盡量提供多角度的教材、資料及個案參考,絕不會出現「洗腦」情況。
三年開展 從容優化
他又強調,政府過去已進行過5場教師交流會,逾1,200名校長及老師參與,而今年9月只是小學開始為期3年的國民教育科「開展期」,個別學校可因應籌備情況,自行選擇於今年、明年或後年推行,是很寬鬆的時間,「我們亦希望於開展時,有多些經驗可供其他學校參考,令他們更有信心推行」。
另外,吳克儉昨日在接受無綫電視訪問時,亦談到學界對國民教育科的準備情況。他表示,6成學校已經開始籌備課程,多間學校已準備就緒,希望可以推行。被問及首年會有多少學校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他則未有透露,以免令其他學校感到壓力,但強調如首年落實時發現科目細節需要更改,於「開展期」的第二、第三年作優化,是很自然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