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叢書 廣州報道)近日,停飛約10年的惠州機場傳來年底爭取復航的消息。30日,廣州亦將建設新機場正式提上議程。屆時,加上大珠三角現有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香港、澳門等6個機場(見上圖),大珠三角的民用機場(包括梅縣機場、湛江機場、揭陽潮汕機場、汕頭機場)將增至12個,競爭將更加激烈。
一直以來,大珠三角擁有 「全球最密集機場群」的稱號,無論在客運還是貨運上都爭得熱火朝天,各機場的改擴建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直到《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發佈,要求「加強珠江三角洲民航機場與港澳機場的合作,構築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機場體系,五大機場才各自開始明確定位:包括維護香港機場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努力將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打造成中國門戶複合型樞紐,鞏固其中心輻射地位並提高國際競爭力;將將深圳機場「發展成為大型骨幹機場」;把澳門國際機場建構成為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的範例;繼續發展珠海機場,打造華南地區航空產業基地等。
專家:各機場定位仍欠清晰
即便重新定位,五大機場這些年的競爭與合作也一直沒有終止過。如今,惠州機場的復航和廣州新機場的建設,貌似再次打亂了眼下的格局。廣州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專家鄭天祥犀利指出,眼下大珠三角各機場的定位仍不夠明確清晰,《綱要》要求最終成效幾何仍不得而知,混亂局面仍難結束。要解決機場惡性競爭的關鍵,還在於將它們交給市場去協調,如成立一家股份制航空集團公司,由利益捆綁來驅動機場間的分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