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0年5月,暴雨後東莞羅沙市場一片狼藉。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肖郎平 東莞報道) 相比嚴重的死亡事件,下水道不暢帶來的普遍後果是內澇。其中,廣州市區內澇點一度超過200個,深圳目前大小內澇點268個;佛山市截至去年8月有內澇點(不含順德區)149個;其他珠三角城市主城區內澇點從10個至30多個不等。據了解,珠三角各城市決策者試圖極力改善,僅佛山、東莞兩市投入或計劃投入累計超百億。
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吳學偉表示,澇點是動態變化的,此前228個主要在主幹道之上,目前84個基本是新增的。深圳市三防辦常務副主任梁毅表示,深圳內澇點主要集中在寶安、龍崗、光明、坪山部分街道,總內澇面積約80平方公里。2000年至2011年期間,深圳市共發生19宗影響較大、損失較重的暴雨洪澇災害,平均每年約兩次。記者查閱資料得知,目前深圳建成部分面積約800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內澇點佔城區面積10%。
市內澇嚴重 民怨聲載道
嚴重內澇引發民眾怨聲載道,珠三角各城市決策者也試圖極力改善,僅佛山、東莞兩市投入或計劃投入累計超百億。日前,佛山市水務局局長韋奕銓表示,「十二五」期間或投入76.09億元(人民幣,下同),未來佛山水浸街情況將大減。2008年底,東莞市決定斥資8.7億元一次性解決內澇問題,東莞市水務局日前回覆本報表示,「十二五」期間還將投入約16億元。2009年廣州斥資9億元,發起史上最大規模的水浸治理行動;今年再預算投入3.79億元。吳學偉表示,由於政府正在換屆,廣州市「十二五」期間排澇預算尚無結論,但方案正在編制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