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作對談:用攝影訴說印尼華人的故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8-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西爪哇井里汶的Talang寺,每周有四個晚上,附近居民在廟宇內練習簡單的氣功。

 祖籍福建的新加坡攝影藝術家庄吳斌一直專注研究東南亞的藝術攝影。身為海外華人,他利用攝影這媒介去關注東南亞華人的歷史。庄氏此次首個在香港的個人紀錄攝影展「印尼華人回教徒(2007-2009)」,將以寫實作品,向港人訴說一個個印尼華人回教徒的故事。

 海外華人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鄭和帶著一大批船員從中國南邊出發到東南亞,再到世界各地。十九世紀以後,因為各種歷史原因,許多華南、廣東、福建的華人為了改善生活而毅然離開家鄉去南洋打工。據資料記載,全世界大約有三千萬華人,其中百分之八十在東南亞地區生活,印尼就是其中一個海外華人聚居的國家。

 庄氏的26張寫實攝影作品,表達出了背後複雜微妙的故事。一些歷史不該也不能被人遺忘,因而他在攝影中,也希望帶出一種人性和中立的感覺,通過各種有趣的角度,讓觀眾感受華人回教徒的生活。今次,庄吳斌便將與我們分享他的創作故事。

為何會拍攝這些作品?

庄:一開始有點半挑戰式地希望做一則三年的企劃,並把企劃定在印尼。而且必須牽涉華人。那時候有兩個可能。一,到西加里曼丹採訪那處生活比較困苦的華人。二,就是華人回教徒。因為一些朋友的搭線,所以選擇了華人回教徒的議題。我對歷史有一定的興趣。我們常說,攝影是最直接了當的媒介。淺白易懂。那麼,是否能用攝影把複雜的歷史,以簡單的方式傳達給印尼人呢?

  因為,印尼華人在印尼是常常被誤解的。甚至連華人本身對自己的歷史也一知半解。好比說,連一般印尼華人也不知道,在15世紀時,生活在爪哇的華人當中,就已經有回教徒了。因為他們把回教當成是土著的宗教,所以當非回教徒的華人碰上了篤信回教的印尼華人時,有時候,還是有點瞧不起的。當然,這是非常籠統的講法。但是,當印尼華人回教徒的歷史無法廣泛地被報道,無論是印尼人或非回教徒華人,對他們就可能產生誤解、排擠。當然,像我獨立工作的狀況,能力和可及範圍有限。我的書以英文出版,其實也不理想。但是,這可能是開始。希望接下來還有一些有心的印尼人會循這個用攝影說歷史的途徑延伸這企劃。或則我會有幸得到另一筆資金,可以把書以印尼文出版。

拍攝印尼華人回教徒時,甚麼令您印象最深?

庄:更認識到在東南亞的華人過著非常不一樣的生活。而且,就連印尼,也並非所有華人都富有。很窮的,大有人在。想到有時候看一些所謂的記者、學者、作家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描述東南亞華人時,不禁覺得好笑。因為吃香喝辣的華人也很多。和蘇哈托合作勾當的,一部分就是華人。華人有時甚至帶頭剝削其他華人。當然,有些華人積極參與慈善工作, 是社會的榜樣。

  從外人的角度,我們對印尼華人有很多的遐想。很多時候,這都是沒甚麼根據的。你說他們有錢,也不是所有人如此。你說他們被壓迫,可是很多人其實並不想強調自己的華人身份,並希望以印尼公民的身份做出貢獻。更有些印尼華人帶頭剝削他人。那其中其實也夾雜了階級意識,讓問題更複雜。

  而我碰到好些人,其實對印尼華人的事態一知半解,可是卻總是到處說個不停。雖然印尼華人在印尼人口的百分比非常的小,但是他們的社群是非常非常複雜的。也就是為甚麼像Claudine Salmon等的歷史學家窮其一生研究印尼華人歷史。那些道聽途說的人,其實加深了大家對印尼華人的誤解。如此而已。

用攝影記錄海外華人歷史,有怎樣的必要性?

庄:其實某種程度來說,如今,我把自己的攝影作業看得比較單純。攝影是媒介,是借口,是研究,是配備。是撰寫歷史、文化意識、身份認同、政治傾向的工具。是交朋友的理由。我在做的,簡單地說,是在收集故事。在為專家、學者、攝影發燒友、朋友、愛人、有興趣的人搜集東南亞華人的故事。把他們的故事用影像和文字記錄下來。那是吃力不討好的呀。要花時間、金錢。以現在當代藝術的視角,這種耗時又接近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法是被唾棄的。我們已經globalized了,環球化了,當代藝術談的是國際化,誰還在乎人的故事?那是老套的東西了。可是,就算當代藝術在拍賣行破億,其實人還是得生活。

  而且面對老祖宗一直面對的問題。面對排華,面對生活的困難,面對入鄉隨俗或保留傳統的兩股趨勢,一切其實都是幾百年來華人在印尼面對的問題。既然別人不做,那麼,我做。至少未來,或許有人能夠利用我收集的資料,了解現在華人的生活。 ■文:Jasmine

相關新聞
我們雕塑,故我們在 (2012-08-21) (圖)
「我們雕塑 雕塑我們」展覽 (2012-08-21) (圖)
黃子珊《煉》 (2012-08-21) (圖)
郭停女《禾刀木》及《木色》 (2012-08-21) (圖)
陳沁昕《死物的自我毀滅》 (2012-08-21) (圖)
朱淑玲《包裝罪行》 (2012-08-21) (圖)
姚君豪《收藏一個名叫孤獨的海洋》 (2012-08-21) (圖)
陳正文《槍》及《蓮花》 (2012-08-21) (圖)
黃振欽《重置時光》 (2012-08-21) (圖)
李雪盈《烏嫁》 (2012-08-21) (圖)
創作對談:用攝影訴說印尼華人的故事 (2012-08-21) (圖)
《印尼華人回教徒(2007-2009)》庄吳斌攝影個展 (2012-08-21) (圖)
眾聲喧嘩 說香港 (2012-08-17) (圖)
香港大會堂50周年:演藝節慶豈是易事? (2012-08-17) (圖)
活動推薦:音樂劇《樂器推銷員》 (2012-08-17) (圖)
The Long Goodbye:致瀕臨消失的自然 (2012-08-14) (圖)
黃敏音個展「The Long Goodbye」 (2012-08-14) (圖)
「On the Way」 (2012-08-14) (圖)
「Lion Rock」 (2012-08-14) (圖)
「By the Way」 (2012-08-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