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收藏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翟健民藏事有道(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8-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因為喜歡才收藏,收藏自己喜歡的。」

 新,好像永遠可以匯聚人們的眼球,所以無論文化出版界還是娛樂圈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不斷挖掘包裝、推出新人,如今,連收藏界亦已開始不再唯古獨尊,收藏求古?彷已成「古」。

 近幾年的拍市環境冷清,可是現代瓷器卻搖曳生姿逆勢上行,就拿日益繁榮的內地市場來說,2011年北京保利「現當代陶瓷」專場斬獲8967萬元人民幣,中國嘉德「近現代陶瓷」專場總成交額達至6194萬元,與2008年首設專場拍賣的1000萬元的總成交額相比,短短3年就翻了5倍多。2010年,張茂松的「三顧茅廬」以1300萬元把現代陶瓷拉進了千萬元時代,翌年,一套《青花靈禽春夏秋冬四條屏》以2700萬元落槌,刷新了景德鎮近當代陶瓷的成交紀錄。「瘋狂的現代瓷」不僅在拍市中一路高歌,在一級市場上也是可圈可點,目前一眾瓷器名手的造作,幾乎達到了持幣待購的程度。

 收藏界的金科玉律「不怕買的貴,就怕買不對」,以投資為目的的收藏,皆是以今日之眼光,賭未來之價值輸贏,而如今興艾的「精品現玩」,問問微博粉絲過萬的瓷器專家翟健民,這樣到底「對不對」?

文:記者 張夢薇 攝:記者 劉國權

板塊升溫屬正常現象

 古今中外大藏家幾乎沒有不藏瓷的,翟健民說日本和香港藝術品市場差別很大,香港收藏始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起步,而日本百年之前就已開始,「他們的基礎打得非常的好,人家百年前就已經開始訂燒中國瓷器。」他說日本藏家鍾情於老窯和明代的瓷器,而香港藏家則是以收藏明清瓷器為主。

 以前的收藏圈裡有些人看不上宮廷造辦處的東西,師傅們也並不是很看重那些有御題的作品。而近些年來,內地藝術市場逐漸活躍,海外器物屢現市場,宮廷藝術品備受關注。然而彼時的藏家認識簡單,凡宮廷漂亮的,無論白玉、器具抑或是竹木象牙雕等文房用具,擇美者直接切入;老一代的收藏理念,則是先從嘉道、民窯入手,然後才是一般的官窯器,有層次有線條的收藏。

 對於目前這種某個板塊門類的器物突然升溫的現象,翟健民認為並非詬病,而是市場自身生長發展的結構性現象。「其實都是以前不集中,現在集中了。」這種集中,其實也是此一時期收藏群體品味特質的顯像。「比如乾嘉編排的《石渠寶笈》著錄書畫作品,之前大家都不是很留意的,而最近6、7年藏家突然增加對此類書畫作品的品趣和認知程度,成為一種風尚,也是對的,以往這一類別作品比較疏忽。」

 而他給出的另一種理性層面的解讀則是,過去市場清淡,流通器物比較多,故藏家的選擇面也很寬廣,「很多好的東西都可以在市場上見到,但是現在看看,愈來愈少了,好的東西一旦被人收入囊中,短期之內便很難再出來,所以所有的眼睛都盯著那麼幾件。」

收藏要收「國際語言」

 若果說某個板塊的突然升溫是市場理性反映的話,那麼「今勝於古」、「孫子貴過爺爺」、「黎元洪比康熙還值錢」,這種藏界現象在翟健民眼中則是一場市場弔詭。

 所謂近現代瓷器,一般指的是民國時期和1949年之後生產的瓷器作品,現當代瓷器具有地域性顯著特徵,「往往一眾瓷器是被一個地域圈子的藏家炒熱的。」例如景德鎮就是以當地為中心,輻射上海、廈門、浙江等地,廣東本地人眾多追捧石灣窯的作品,這些作品則多以歷史故事為題材刻畫傳統人物,重民俗,市場覆蓋廣東、福建、東南亞等地,還有德化、龍泉地域性特徵亦是十分強烈。翟健民解釋說「好像浙江的紫砂,主要是浙江的這些人在追捧,如果放到東三省,就沒了氣數,價格後面抹掉一個零,也還是沒有人要。」

 翟健民一直在強調收藏器物,無論是何門類,一定要收藏「國際語言」,而不是「地方方言」,有國際共識的藏品才具有一個精準的統一衡量標準,才能在市場中走得更遠。

現當代瓷器溢價空間大

 當今藏界,尤其是藏家尚未成熟的內地市場,老器少,贗品多,以投資為目的的藏家往往文化理論底蘊和鑑定修養造詣與收藏行為不能配套,故對古器十分畏懼,轉而收藏現當代聖手造作,以為可保值,而現當代瓷器市場處於價值窪地,將來勢必會帶來很大的溢價空間。如果一位現當代瓷器大家一生作品有12件,其中4件收歸一藏家手中,那麼他手中就持有了大家三分之一的藝術生命,掘地深埋12年,之後刨出上市,這種邏輯並非是將器物用來審美而是在做期貨。

 然而躲在繁複邏輯後面的最最簡單的疑問就是:如何判定今日之名器,即會成為明天的千金重物?藝術的判斷是主觀性最強的,但歷史時間的積澱卻是美的衡量最客觀的標準。翟健民給出的理性市場邏輯則是,所有的古老重器,都有歷史的證據,「比如一件東西70年代的時候賣多少錢,到80年代、90年代它的價格又是怎樣的,有時間記錄的藏品有跡可尋的價格是最好的擔保,無論行情如何不好,經濟環境如何變化,你都能看到它的底盤在什麼位置,不管怎麼跌,也跌不破這面玻璃,現當代瓷器就不同了,沒有時間的佐證,誰也不敢說會不會有一天跌到沒有人接盤。」

 況且如今藏事紛雜,內地收藏市場混亂,諸多天價皆是假人之手操縱,炒作風氣只能使境外藏家「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無籍可考」。一些西方大藏,尤倫斯、西克都陸續在「清倉」,中國藝術市場發生的事,也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信發生過的事,今天在發生,明天也會再發生。

 如今文化和產業總是捆綁銷售。突然想到去年途經景德鎮,看到許多陶瓷建構的大型「公共藝術」,千年瓷文化瞬間扭曲出一項暴力美學,中國古瓷用雅致的器形、豐饒的釉色凝練住的古人的智慧和技藝,當中承載的一花一世界的中庸含蓄的古國意境和祖宗的內斂自持的威嚴,如今卻將中國人的尺度與分寸全部都揉碎撕裂在匠氣的造作之中,成為收藏市場的社會大背景,述說的是,文化逐漸成為政治經濟的工具而其核心正在隨時剝離,在此種文化符號標註的社會圖景中,藏市的燥氣也許只是一個抽象。

 訪問最後,突然領悟翟健民的那句「因為喜歡才收藏,收藏自己喜歡的。」因為藏市總是有詐,器物得失亦不能盡如人意,只有懂了器物,才識得如何用心看而非用耳聽,得失也就成了自然。養物是為了護心,如果你喜歡瓷器,就應該能看到瓷的品質、聞到土的味道和火的痕跡。器以載道!

相關新聞
翟健民藏事有道(下) (2012-08-23) (圖)
萬象靈犀:小沙彌遭遇大美女 (2012-08-23) (圖)
藝訊:「教我如何不想他」民初文人學者墨跡展 (2012-08-23) (圖)
蔣介石「青天白日勳章」 首現拍市 (2012-08-23) (圖)
開版語絲 (2012-08-16) (圖)
翟健民藏事有道(上) (2012-08-16) (圖)
翟健民簡介 (2012-08-16) (圖)
五味什陳 (2012-08-16) (圖)
藝訊:YKI,妖獸!福岡博物館「幽靈.妖怪書大全集」展 (2012-08-16) (圖)
藝訊:啟功濠江緣 澳門藝術館「紀念啟元白百年誕辰書畫展」 (2012-08-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收藏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