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工行明言利率市場化改革加速,勢將限制該行盈利增長。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子豪)內銀兩大盈利來源—利息收入及中間業務收入,上半年不只受到經濟下行拖累,同時亦受「國策」之影響—利率市場化,從目前的初步試行情況看,利率市場化對內銀盈利的影響值得關注。
內地為令金融市場能與國際接軌,年內已積極推行利率市場化,讓銀行在限定的幅度下,自行釐訂貸存利率。其中人行於6、7月中進行不對稱減息,目前尤許銀行在存款基準利率自行上調最多1.1倍;以及下調存款基準利率最多0.8倍。在銀行以高息搶存款、低息吸引客戶借錢下,將令銀行淨息差(NIM)收窄,蠶食盈利。
工行警告窒礙盈利增長
縱然不對稱減息始於6月,對銀行息差影響應尚未充分反映於中期業績中,但9家內銀中有7家之淨息差出現按季回落。農行截至中期的淨息差,雖仍以2.85%冠絕四大內銀,但較首季的2.97%明顯收窄水平相比;至於息差一向較遜的中行中期僅得2.1%,於9家內銀中敬陪末席。分析認為,大型銀行在存款市場享有優勢,利率市場逐步放寬後,以高息搶存款的壓力較小。
而即使工行及建行能倖免息差按季收窄,但工行在業績報告已表明,下半年面臨利率市場化改革加速,存貸息差或進一步收窄,難免限制銀行盈利增長。有分析員坦言,息差收窄勢成內銀盈利的最大威脅,四大內銀下半年盈利或會進一步收窄至單位數增長。
以往因活期存款、短期貸款較多令息差偏高的中小型內銀,息差回落之勢更急,當中以中小企貸款作主打的民行首當其衝,由首季的3.29%大幅收窄至3%,民行管理層更坦言因不對稱減息,下半年淨息差仍將下跌0.1個百分點至不足3%水平。招行及重農行的淨息差雖仍高距3厘以上,但按季亦錄得0.18及0.14個百分點的跌幅。
開拓收費業務遇滑鐵盧
利息收入難再高增長,銀行開拓收費業務亦碰釘,股市低迷令交易及佣金收入下降,加上因內地監管審查持續,內銀一直欲大力開發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已正式於上半年失去動力,其中中行上半年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更錄得負增長2.1%;工行及建行則分別呆增1.88%及3.3%。而農行有關業務上半年收入雖有4.83%增長,但其今年次季表現均遠遜於首季,倒退達17%,為該行第二季按季跌幅高達14.7%其中一個「主謀」。
雖然利率市場化等開放內地金融制度的改革,市場普遍認為會損害內銀盈利,但亦有意見指,讓利率及匯率市場化,長遠來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更有效解決企業壞帳問題。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雖然目前內銀的平均不良率尚不足1%,但因應盈利增長放緩,銀行或未能應付突如其來的壞帳爆發;故為避免企業陷入長期不景氣,認為可讓匯率更加靈活,推進利率市場化。
他解釋,目前內地出口疲弱的其中一個原因,為人民幣匯率偏高,故如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可讓匯率充分反映內地經濟,促進出口,藉以改善內地企業經營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