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捕鼠器》首度來港演出 兇手是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一間偏僻的酒店內,房東夫婦二人及五名住客,一起陷入一宗謀殺案中。正當探員展開調查,他們其中的一位竟被突然殺害。到底誰是冷血的殺手,而下一個受害者又是誰?

 英國暢銷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名作《捕鼠器》(The Mousetrap)即將首度來港,來自英國的原班創作團隊將為觀眾帶來一個驚悚而刺激的夜晚。「兇手就在你們之中!」每個觀眾都來過把偵探癮吧!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Lunchbox Theatrical Productions Ltd.提供

 被稱為「謀殺天后」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完成了66本偵探小說及約14篇短篇故事,包括膾炙人口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及《尼羅河上的慘案》等。1947年,英國BBC電台為慶祝英女王母親王太后Queen Mary八十歲誕辰,想到王太后是克里斯蒂的粉絲,就特意邀請她創作一齣名為《三隻瞎老鼠》(Three Blind Mice)的短篇廣播劇。其後,克里斯蒂以這短劇為藍本,加插額外角色及故事,發展成劇本《捕鼠器》。該劇自1952年11月於倫敦城西首演以來,至今已演出超過24,000場,是倫敦戲劇最長壽的演出紀錄。

 當克里斯蒂完成劇本時,大概完全沒有想到會如此受歡迎。當時,演出經紀人Peter Saunders曾對她說,估計演出能持續14個月,克里斯蒂不以為然,「才不會那麼久,8個月吧,我想8個月就差不多了。」誰想到一演就演了60年!

 按照規定,每一年只能有一個被授權的《捕鼠器》製作可以在英國以外巡演,但今年卻是個例外。為了慶祝該劇面世60周年,主辦方首次授權多個製作,在世界各地上演,與觀眾同樂。香港觀眾有眼福,即將享受這「額外的bonus」。

回到1950年代

 一個演出如此經久不衰,秘訣到底是甚麼?導演Alan Swerdlow說,其中一個原因是,倫敦城西的演出中,演員每年都改變,而每幾年,就會指定新的導演執導。「這是為了避免演出落入窠臼,也鼓勵每個團隊都帶來新鮮的詮釋。然而,雖然你不需要嚴格地重現每一個動作、佈景及燈光,但你絕不能搞亂場景和對白。」這次帶來香港的演出,將向《捕鼠器》最初搬上舞台的那個時代致敬,那是1950年代。「我們也必須將它設置在那個年代,」Swerdlow打趣地說,「因為現代的發明,比如手機的出現,將意味著謀殺謎團有可能在開始的10分鐘內就被解決了,那整個演出將不復存在!」

 為了讓觀眾自自然然地「回到過去」,劇團花了很多心思去設計佈景及燈光。這對演員來說也是一大挑戰,他們將嘗試去呈現當時英國人的舉止習慣和生活格調,一點小紕漏,就有可能令觀眾「出戲」。「我們做了很多調查,但我不想演出變成『博物館作品』,或是讓人覺得老套。顯然,場景和服裝一定要符合時代特徵,但是我覺得,小細節才是真正的關鍵因素。比如人們坐下和走路的姿勢、點燃香煙的小動作,他們的舉止格調、語言發音、粗口俚語……所有的這些都需要非常精確。觀眾也許不會注意到這些微小的細節,但正是這些細節讓場景得以真實鮮活。在南非演出時,我的燈光設計師甚至按照演出在50年代時的燈光設計來打燈,我們希望在香港也重現這一點。我記得在排練中,我們得要不斷提醒男演員們:在女士入場時馬上起立,並在她們就坐之後才坐下……」

 而這也正是克里斯蒂吸引人的地方。讀她的偵探故事,百分之七十的趣味來自於解謎,及與作者鬥智鬥勇揪出兇手,百分之三十則來自於觀賞當時的英國人,或比利時人(偵探白羅來自比利時)的生活習慣及舉止特色。而在馬波小姐的探案系列中,你更會充分領略到英國鄉村的老太太如何在八卦gossip中尋求線索,從而破案。說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細節就在生活中」真是一點沒錯。所以她的每本小說,既有謎案的建構,又有十分細緻的生活描寫,更少不了恰到好處的幽默感。那些對白有時甚至有些促狹,讓人在最緊張的關頭也忍不住莞爾,更別提她「謀殺之後總有愛情」的設定,為故事帶來更多樂趣。

 Swerdlow說,希望觀眾一起踏上一段「時空之旅」,去經歷一次驚悚又令人興奮的歷險。而演出也會遵從該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悠久傳統——由一個演員在演出中站出來,說服觀眾對兇手的身份保密,不要告訴未看劇的人。「60年來,還沒有人打破過這個承諾呢!」Swerdlow說。

CSI Berkshire

 Swerdlow本人就喜歡看偵探故事,也是克里斯蒂的忠實粉絲。他還記得第一次看《捕鼠器》,是70年代中期他第一次拜訪倫敦時。「那時,這個演出簡直就是遊客必到之處。」他興奮地說,「你去看國會大廈、白金漢宮、皮卡迪里廣場,你就會去看《捕鼠器》。」那場演出的細節他已經記不清楚了,只記得兇手身份揭曉的那一刻,他吃驚得要命。「我沒想到會是那個人!我最喜歡這個劇的就是,克里斯蒂給了觀眾三個主要線索去推想兇手的身份,但你仍然需要十分仔細留意舞台上的對白和動作。但幾乎每個人最後都看漏了眼。」

 Swerdlow說,《捕鼠器》的故事佈局十分出眾,這也是為何在克里斯蒂的幾個劇本中,它流傳得最廣也最久。「它屬於比較早去探究兇手的心理狀態的作品之一—是甚麼促使一個人犯下謀殺的罪行?是他後天成長的影響還是其先天的邪惡所致?克里斯蒂也在劇中加插了許多社會問題和禁忌話題,如虐待兒童的話題,就從來沒有在之前的舞台上出現過。但是,除去這些嚴肅的方面,演出仍然娛樂性十足。這真是個好故事,而我們都喜歡令人興奮的故事,看看電視劇《CSI》龐大的觀眾群就知道了。我們喜歡看謎題怎樣被揭開,從福爾摩斯開始,我們就總是想要知道『到底是誰幹的?』甚至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也有一部分是謀殺懸疑故事。剛開始排練時,我就告訴我的演員們,把這個劇想像成『CSI Berkshire』,只不過是用1950年代的技術和推演方法來辦案。對演員和觀眾來說,這過程都有趣極了。」

 這次來香港的演出,演員陣容與該劇2011-2012南非巡演的陣容一致,「他們都是十分專業的演員,在南非非常受歡迎,許多人更是表演大獎的獲得者。」Swerdlow說,「這個陣容最特別的是,我們的演員的年齡符合克里斯蒂原著中對角色年齡的描述。多年來,這個劇中的演員的年齡都很多變,但我想,若我們所挑選的演員本身便符合原著的描述,那對於故事時間線的展示是十分重要的。」

 團隊於去年10月底開始排練,對於Swerdlow來說,雖然對整個故事已經爛熟於胸,兇手的身份對他而言也不再是個秘密,但每一次看到演員在排練中挖掘出角色的微妙新意,或是收到不同地方觀眾的不同反應時,他仍然覺得欣喜刺激。「作為導演,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將所有的東西匯集成一個整體,讓所有的細節都精準呈現。從演員間的一個眼神交換,到幽默的時機的把握……總而言之,故事一定要十分明了而不能晦澀不清。」

 香港的觀眾們,準備好抓兇手了嗎?

捕鼠器

時間:10月9日至14日(逢星期二至六晚8時正,逢星期六下午4時正,逢星期日下午2時30分,逢星期日晚7時正)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相關新聞
《捕鼠器》首度來港演出 兇手是誰?! (2012-09-14) (圖)
香港大會堂50周年:電影節轉身再轉身 (2012-09-14) (圖)
《妄想專門店》理解香港當代繪畫的切入點 (2012-09-11) (圖)
石家豪作品《裝西女神》 (2012-09-11) (圖)
何倩彤作品《哭牆二十二》 (2012-09-11) (圖)
劉啟舜作品《Sister 1》 (2012-09-11) (圖)
創作對談:視覺力量嶄新「出爐」(二) (2012-09-11) (圖)
無聲的深處 (2012-09-07) (圖)
敢觀舞台:小舞台大世界—台北藝術節和台北音樂傳記Legacy (2012-09-07) (圖)
忠實的城市記錄者 (2012-09-04) (圖)
《向日葵》東京,1990 (2012-09-04) (圖)
《向日葵》作品 (2012-09-04) (圖)
《自拍像》 (2012-09-04) (圖)
《自拍像》 (2012-09-04) (圖)
《向日葵》逗子(神奈川),1990 (2012-09-04) (圖)
《自拍像》釧路,北海道1971 (2012-09-04) (圖)
創作對談:視覺力量嶄新「出爐」(一) (2012-09-04) (圖)
《蛻變》 (2012-09-04) (圖)
視覺推介:「旺角圖書館」—謝炎安最新作品貴賓預展 (2012-09-04) (圖)
視覺推介:全球歷史最悠久的澳洲原住民藝術首次在港展出 (2012-09-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