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貿發局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師何達權。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詩韻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黃詩韻) 歐美經濟不振,企業開始另謀出路,惟打開新市場並非易事,加上新興市場經濟表現反覆,以印度為例,雖然近年被封為「金磚五國」成員,但2011年經濟表現卻「包尾」。貿發局昨舉行研討會探究印度及印尼兩地商機,並表示,兩地經濟中長期發展潛力高,中產階級亦越發壯大,更有不少當地市民認為港產品價廉物美,對港商有鼓勵作用。不過,有成功進入印度的港商認為,人脈於當地亦不可或缺。
印尼對進口商品需求大
根據本港2005年至2011年出口表現,整體出口年複合增長率為6.8%,出口去東盟國家則有9.2%的增長。而對印尼及印度的出口則錄得雙位數增幅,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15.4%及27.5%。貿發局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師何達權表示,印尼GDP增長於2010及2011年分別達6.2%及6.5%,今年第2季亦有6.4%增長,若繼續此增長勢頭,不排除有機會達7.8%增長目標。當地不斷有新商場落成,亦對進口商品需求大,有利企業尋找發展空間,而貿易市場競爭亦不如內地1、2線城市般激烈。
香港、印尼兩地現時貿易夥伴關係緊密,去年香港出口至當地的貨值增長6%至29.73億美元。何達權指,電子零部件、衣鈕等產品受歡迎,並非只是有品牌的成品才擁有市場。加上當地中產階級日益成長,可支配年收入達5,000至1.5萬美元的住戶2010年佔所有住戶的36%,料2020年比例將提升至58.3%,是擁有消費力的一群。
印度中產階級仍受關注
至於印度,去年經濟急速滑落,由2010年高峰期的12.6%增長滑至今年3月的3.9%,何達權指出,該國第4季吸引外資能力下降,主要是政治力度方面對支緩外資乏力,相信近期吃力狀況也難以即時改變。但貿發局看好該地中長期經濟增長能力,加上當地人口料至2025年將超越中國,中產階級仍受關注。產品方面,以電子為例,銷情尤以中價品牌比較理想,市民消費習慣亦漸與其他發展城市貼近。
然而,影響企業能否成功開拓當地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業務網絡,包括人脈。從事家居電器開發的東保控股,其董事長陳鑑光表示,進入新興市場例如印度,要融入當地文化,宜尋找拍檔共同開拓市場,能做到事半功倍,效率遠比隻身進入為高。他指,東保看中的是「長跑」發展,並非只比拼價錢,故為合作企業提供顧問服務來共同發展,當地合作企業亦受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