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志紅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離島婦女聯會會長
梁振英就任行政長官兩個半月來,其「穩中求變」的政綱初見成績,已宣布五大政策措施和推出六項民生工程,集眾人的決心和力量逐步實踐他的競選承諾。作為特首,梁振英把700萬市民的民生疾苦放在心上,令市民感到欣慰。值得注意的是,反對派策動的「反國教」風波,千方百計製造兩地對立,對香港在國家支持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絕無好處。對此梁振英更應激濁揚清,弘揚正氣,擇善固執,揸正來做,進一步用好國家的支持政策,開創兩地優勢互補共創雙贏的新局面,更好地改善香港民生,回擊反對派「反共反赤」和「去中國化」的圖謀。
梁振英當選行政長官後,吸納香港社會各方的意見,將政綱概括為「穩中求變」。他解釋說,穩定發展是目標,「求變」作為一種手段最終是為了求穩求發展,是為了給香港一個和諧發展的環境,人人都有發展的空間,不僅老百姓安居樂業,商界人士也有安定的營商環境。
急市民所急 成熟一項推一項
梁振英就任行政長官兩個半月來,其「行之正道 穩中求變」的政綱初見成績。新政府上任兩個半月以來,在各政策局和公務員同事的配合和協調下,已宣布五大政策措施和推出六項重要民生工程,集眾人的決心和力量逐步實踐他的競選承諾,帶領香港「穩中求變」。
五大政策措施均本著「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的方針,時間上,「成熟一項推一項」,「急市民所急」。「長者生活津貼」、增加長者醫療券,體現老有所養,正是民心所向。不久前熱映的香港電影《桃姐》,反映香港老人院生活的片段讓人難忘。當片中一群老人機械地張著嘴巴,護工挨個餵飯的場景出現,許多觀眾唏噓不已。新一屆政府需要因應人口老化加劇的趨勢,未雨綢繆制定全面的人口規劃,設立養老基金,為紓緩人口老化,減輕社會未來負擔做好準備。同時,新政府應提倡孝道來防止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影響,應該多開方便之門,增加優惠券給照顧老人的家庭,減輕有老人家庭的負擔。
應制訂長遠穩定的土地利用規劃
梁振英加快公屋、居屋興建,明年先容許5000名白表人士免補地價購居屋,又計劃興建青年宿舍,居屋新措施助中產及年輕家庭置業。7月31日,梁振英又宣布10項穩定樓市措施,反映政府有決心協助市民置業,加快審批預售樓花申請亦有助紓緩樓市供求緊張。9月6日,梁振英明確港人港地政策的具體內容,顯示政府平抑樓價、幫助市民解決住屋問題的決心。
美國宣布推QE3不到一天,金管局再推四招加強銀行樓按監管,避免加劇樓市泡沫。QE3令本港樓市泡沫風險更大。現時樓市已與本港實體經濟脫節,供求失調,政府有需要時應果斷出招,遏止QE3催生本港樓市泡沫。但要看到,本港樓市熾熱,根本原因在於供應不足,而本港在新界等地尚有九成多的土地未開發,政府應制訂長遠穩定的土地利用規劃,建設大規模的社區設備完善新市鎮,才是解決樓價過高、置業困難的治本之道。中長期而言,政府應改變在覓地方面零敲碎打的做法,下決心解決建屋土地不足,拿出魄力大量拓地,並可考慮恢復回歸前發展新市鎮的政策,方可在土地房屋政策方面適應社會的發展。
傾聽民間疾苦聲 一枝一葉總關情
宣布五項政策措施後的六個星期,梁振英再推出六項民生工程。六項民生工程,有的看起來似乎細小,但卻體現了梁振英關心民生疾苦。梁振英在網上撰文稱,民生無小事,改善民生,推動民生工程,是他努力不懈的目標之一。清代鄭板橋《墨竹圖題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說自己只是一個小縣吏,然而只要是有關民生疾苦,事無巨細,都會放在心上。作為特首,梁振英把700萬市民的民生疾苦放在心上,令市民感到欣慰。
貧窮問題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解決此問題要為基層人士特別是年輕人提供向上流動的空間。梁振英認為,解決此問題辦法,包括進一步發展以就業為本的產業如旅遊業等,用好國家的支持政策,拓展在內地的商機,為港企轉型提供幫助,令香港人向上流動的空間擴大到整個國家。
兩地合作揸正來做 回擊「去中國化」圖謀
值得注意的是,反對派策動「反國教」風波,妖魔化國民教育,由「反國教」、「反洗腦」,變本加厲演變成「反愛國」、「反赤化」和「去中國化」,千方百計製造兩地對立,這對香港在國家支持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絕無好處。梁振英曾表示,將在上任頭幾個月抓緊落實CEPA、「十二五」規劃中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以及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時提出的36條惠港措施,解決落實中的一些具體困難,實實在在地將國家的支持,轉化為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面對反對派策動的「反國教」風波,梁振英更應激濁揚清,弘揚正氣,擇善固執,揸正來做,進一步用好國家的支持政策,開創兩地優勢互補共創雙贏的新局面,更好地改善香港民生,回擊反對派「反共反赤」和「去中國化」的圖謀。
中央政府在過去多種惠港挺港政策的基礎上,去年8月中旬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期間代表中央政府帶來了被稱為「挺港36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慶祝回歸15周年之際,中央政府又公佈了包括經貿合作、金融合作、教育交流、科技合作、旅遊合作、粵港合作在內的六方面惠港大計。從CEPA到個人遊開放,從惠港「36條」到最新的挺港舉措,都顯示了中央政府對港一以貫之的關心、支持、重視和厚愛。反對派「反共反赤」和「去中國化」的圖謀,是不得人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