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江學者」互補 利兩地科研突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2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江學者計劃」早前舉行啟動禮,各內地博士後研究員及本地院校學者均有出席。資料圖片

共享資源加強合作 學者盼擴展計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由香港高等院校資深教授帶領內地博士做研究的「香江學者計劃」,開創兩地跨境人才培育新模式。經歷首階段的具體協作,第一批獲選的3組教授及博士認為,計劃成功帶來3大優點,包括讓香港能共用國家珍貴的科研數據、促進兩地不同科研領域優勢互補,亦可深化兩地科研合作的力度。他們均希望,未來計劃能進一步擴展,增加參與博士及研究單位數目,為兩地科研帶來更大益處。

去年正式推出的「香江學者計劃」,由香港學者協會和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主辦,旨在充實本地科研人手,及為內地年輕研究人員提供實踐機會,每年涉及逾1,500萬元經費,名額約50個。首屆獲選博士於去年底至今年初相繼抵港,大多已於香港院校開展大半年工作。香港文匯報走訪3對「香江學者」拍檔,了解其實質體驗。

3博士來港 賺實踐經驗

 3位內地博士鄭永春、李風華及林欣,分別參與科大太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炯林、理大化學科技講座教授黃國賢及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徐建良的研究項目。他們均認為,香港研究態度嚴謹,前期準備充分,值得學習,李風華舉例指,「在內地做實驗,可能主要基於一個構思,但於香港卻可能要策劃2個月、3個月,有整個計劃才開始做」。

 來港的內地博士固然能賺取經驗,但參與的香港教授原來亦獲益匪淺。陳炯林便透過招攬鄭永春,取得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用微波探測器探測月球溫度的數據,大大豐富其演算及分析,「相較美國的探月資料,微波探測是中國的特色做法,它不受日夜影響,穿透力較強,主要透過『嫦娥一號』取得」。

串聯各領域 連接「異地戀」

 此外,兩地科研亦透過計劃達致相輔相成之效,把不同研究領域串連,達互補甚至創新之效。李風華指,過往主力研究石墨烯的特性,來港參與理大關於食品安全的項目,開拓全新研究空間,「做石墨烯感到好像到了盡頭,但在理大藉著電化學了解石墨烯的應用,感覺前面多了幾條路可走」。黃國賢亦稱,電化學需要不斷找新材料研究,李風華的加入為團隊帶來新的石墨烯材料,也給予理大新的突破。

 在眾多優點中,最為各組重視的,就是雙方的合作變得更緊密。3組教授及博士之前已有一定的接觸與聯繫,並藉計劃真正「拉近彼此距離」。林欣跟隨徐建良從事流動通訊私隱研究,理論上也可藉電腦遙距溝通,但他指︰「來港做研究,大家溝通更頻繁,定期面對面開會,又常常得到徐教授的指導,整體來講效率提高不少。」陳炯林也笑言,如果以談戀愛比喻,香港學者計劃就是將他們這些「異地戀」連在一起︰「戀愛當然要面對面談,用電郵來交往?算了吧。」

計劃益處多 行政需理順

 各參與者均認為,計劃對兩地益處甚多,不過在行政安排及溝通上仍需要理順。林欣便指,不少內地博士本身有所屬的研究單位,不能隨便離開,「若單位不了解計劃可能沒那麼配合,未必會『放人』,如我們這屆已獲選的就有3人、4人最終沒來」。李風華則說,她來港前要通過6個、7個領導簽字批准,幸好單位較配合,總算順利,而其原屬單位今年有意參加計劃者也倍增,相信計劃擴展空間很大。

相關新聞
小一自行收生首日 地區名校收表增 (圖)
小一自行收生首日收表概況 (圖)
資助開發電子教材 團體質疑憭葞
聯招報名「開鑼」 專家籲「剔除法」選科
中大收500各地精英新生 (圖)
「香江學者」互補 利兩地科研突破 (圖)
創新通訊技術 免洩私隱行蹤 (圖)
剖析石墨烯特性 研快速食品檢測 (圖)
研月表黑點溫差 助中國登月 (圖)
普通話聊天室:形容小動物 粵普有差異 (圖)
海外升學秘笈:英醫聯網完善 多地懸壺吃香 (圖)
團結停內耗 兩地拍住上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