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開發商侵佔存廢錢決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人們常常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作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美國未來學家、《第四次浪潮》作者甘哈曼的這句話,似乎適用於內地一些自然保護區被開發的現狀。的確,自然保護區是維繫生態平衡的生命線,但對不少地方而言,常被視為束縛發展經濟的「緊箍咒」;自然保護區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聚寶盆,但對一些利益集團來說卻是搖錢樹。

 ■香港文匯報記者楊 帆、趙一存、劉坤領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效仿國際先進經驗,大規模設立自然保護區。在當時,保護區的設立意味著提高地方知名度和中央財政補貼,這對財力匱乏的地方政府無疑吸引力十足,保護區一時間成了你爭我搶的「香餑餑」。後來保護區又因不許從事生產開發,旋即被地方政府看作妨礙經濟發展的生態枷鎖。

 幾十年過去,自然保護區卻由生態枷鎖變成開發基地,原有自然保護區被開發、被調整的報道頻出,環保專家表示,箇中原因都離不開地方經濟利益驅使這條主線。

工程空降 環保讓路 

 據《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3月報道,遼寧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規建成旅遊設施5處,旅遊旺季時每天進入保護區核心區的遊客人數達萬人以上,每年門票收入2000多萬元;該保護區內長期違法從事油氣開發,新建油井1576口井,同時違規開墾葦田,糧食種植和水產養殖面積佔保護區總面積的10%以上。

 而《南方周末》2011年報道稱,中俄天然氣管道需要穿過新疆喀納斯國家級保護區核心區阻力重重,新疆隨即對保護區功能區進行調整。

 據《法制日報》2011年報道,為開採鉀鹽,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哈密地區修建了一條橫穿保護區的公路。保護區北部的戈壁上有30至40個煤礦、鐵礦開採點,幾十年來一直在生產,礦業開發使野駱駝生存環境受到威脅。

出讓土地 地方財源

 「凡此種種,不過冰山一角。當一個個頂著國家戰略頭銜的大工程來襲,自然保護區除了退讓,並無太多選擇。經濟利益驅動是自然保護區被破壞、被調整、被開發的根本原因。」國家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沈孝輝(見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

 「地方政府有賣地開發的衝動,國家規劃落實不到位,上級處罰不得力,這三種因素導致自然保護區被圈佔、破壞的嚴重後果。」北京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長彭真懷說,土地出讓金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地方紛紛向地球最後的綠肺伸手。

多頭管理 互相推諉

 面對地方政府開發的熱潮,保護區主管部門又當如何?據統計,內地目前尚有43%的自然保護區沒有建立管理機構,29%的沒有配備管理人員。內地甚至沒有統一管理保護區的機構,如所在區域屬於森林生態系統便歸國家林業局管理,屬於海洋生態系統的則歸國家海洋局。從全國來看,70%左右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林業、國土部門主管。而國家分工又確定環保部作為綜合管理部門,實際工作中行使監管職權難度較大,多頭管理的體制客觀上造成互相推諉、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

 即便在已經歸口管理、配備人員的自然保護區也不容樂觀,通常基層管理部門的人事任命權、財政權都歸所在地方政府掌握,當政府要對保護區作出調整、開發時,基層部門無人敢反對。

 因此,國家環保部、國土資源部等中央部門也就成了捍衛保護區的最後一關。「地方上報的大型項目多冠以『發展戰略』、『政府決策』的名頭,規劃與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一應俱全,部委很少駁回。至於調整公示期間環保人士的建議和專家學者的不同意見,很難影響政府的既定方針。」沈孝輝說。

相關新聞
中國第一航母服役 (圖)
艦長來自東海艦隊 曾留英深造 (圖)
專家解讀:戰略轉型 邁向深藍 (圖)
中國「第一航母」簡介 (圖)
從「瓦良格」到「遼寧艦」
漁民保釣 台艦撼日艇 (圖)
馬英九讚護漁不含糊 (圖)
兩岸船隻出動 日艦疲於奔命
中國副外長促日打消主權幻想 (圖)
日航企取消逾5萬訂位
日媒批野田「第一國賊」
中國白皮書揭日竊釣島 (圖)
釣島主權鐵證 《記事珠》在京展出 (圖)
華駐日使館賀國慶 日多名政要出席 (圖)
深度報道系列三之二:內地自然保護區根源篇 (圖)
開發商侵佔存廢錢決定 (圖)
無價濕地 廉價租售
保護區缺錢 陷惡性循環 (圖)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變更案例(部分)
聚焦十八大 雲南•亮點篇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