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坦桑尼亞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裡的簡易路,動物在遊人身邊悠然走過。沈孝輝 攝
自然保護區是內地保護生物資源的主戰場,在與反生態勢力的博弈和交鋒中,中國環保力量的鬥爭經驗和手段還不夠豐富,有待磨練和提升。國際上擁有更長保護地建設史和旅遊開發史的國家,有很多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尊重原住民生存
坦桑尼亞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沒有任何人工建設和設施,卻保留了馬賽人的古樸村落。遊客及其乘坐的車輛在晚上六時前必須離開,但卻允許2.5萬至4萬馬賽人在區內遊牧。
沈孝輝說:「這些居民自古以來在當地生存,與當地環境相協調,已經融入進大自然,並成為風景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他們才是大自然真正的主人。」他指出,動輒讓原住居民搬出保護地,讓他們在當地的經濟開發和環境保護中被邊緣化,這其實是一種失敗的模式。
保留或建生態路
此外,不少國家的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會保留或只建築生態路,即簡易的土路或砂石路。這兩種道路透水、透氣,與獸道接近,故而不會影響野生動物的活動和遷徙,道路及兩邊的樹叢也能為鳥類和小型動物提供活動的異質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