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蒙古總體上完成了由農牧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的歷史性轉變。圖為包頭市北奔重卡總裝生產線一隅。
——調結構工業主導 解高速發展結構矛盾
歷經「十五」、「十一五」兩個高速發展時期,內蒙古自治區從2002年到2010年經濟增長速度連續8年保持全國第一,成功躋身全國GDP「萬億元俱樂部」,人均GDP近7,000美元。伴隨高速發展的同時,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長期累積,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日漸顯現。為此,「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低調」求速度,「高調」惠民生,要把GDP增速減下來,人民群眾收入增上去。 ■文/圖: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楊紅玲、呂歡、高劍飛
「十一五」期間,內蒙古三次級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15.1︰45.4︰39.5調整為2010年的9.5︰54.6︰35.9,總體上完成了由農牧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的歷史性轉變。「十二五」期間,內蒙古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加強產業建設,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增強發展保障能力,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同時堅持富民與強區並重,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工業增加值佔比首超六成
2011年,內蒙古全區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50%,達至50.3%,工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能源工業投資佔規模以上工業投資的比重由2010年的49%下降至38%;非資源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重由47.5%上升至59.2%,60個非資源型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5,800億元,增長41%,佔規模以上工業的三分之一。
「十二五」開局之年,內蒙古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全區各級財政民生投入1,956億元,主要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增長都在20%以上。投入資金1,168億元,辦了「十二件實事」、實施了「十項民生工程」,各族群眾普遍受益。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惠農惠牧政策,其中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50億元,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政策性資金60億元。
每年10億專項扶貧
2012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投入4,000億元資金惠民生,把解決貧困人口脫貧作為民生建設的重中之重。全區以增收為核心,大幅度提高扶貧標準,實施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移民扶貧三大工程,力爭今年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貧困人口減少30萬。從今年起,內蒙古自治區本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扶貧資金10億元以上,全區要力爭通過5年至10年的努力,使全區266.6萬貧困人口脫貧。
「十二五」時期,是內蒙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自治區政府將堅持不求速度求轉變,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走富民強區之路,把握轉變發展方式這一主線,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