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返程車流殺到 各地交通大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免費上高速最後一天,7日滬杭高速上開往上海市區方向的車輛川流不息。 新華社

——節後首個工作日市區更堵 交管部門啟動預警

 內地中秋、國慶長假結束,多地迎來返程車流、人流高峰,高速公路今明兩日或比長假首日更堵,各地高速公路、鐵路為主的交通網絡可謂迎來重大考驗。北杭廣等一、二線城市周邊以返程自駕車流為主,高速公路進出方向進出緩慢,交管部門已經啟動預警措施,並分流車輛。一些高速公路因交通事故,路段阻塞,車龍延綿數公里。伴隨著節後首個工作日的到來,各大城市市區內車輛激增,交通狀況亦不容樂觀。  ■本報北京、杭州、廣州連線報道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坤領、高施倩、李叢書

北京:大霧加劇高速堵車

 北京地區自5、6日開始已經進入客流返程期,由於受冷空影響,7日北京東部和天津地區出現大霧,京滬、京哈高速一度封閉,高速開通後遭遇巨大車流。另外,京藏、京港澳、京開、機場等多條高速公路也都因零星交通事故受到影響,高速公路上交通提示屏幕「前方車流量大」字樣十分醒目。

 昨天早上因大霧,京哈、京滬高速進出京方向全線封閉,車輛在交管部門的引導下有序分流。同時,不少進京車輛開始繞行其他高速或國道回京。8時20分京哈高速恢復通車時,出京方向隨即出現密集車流。

 京開高速九龍山莊到新發地、京藏高速西三旗到清河橋、京哈、京開主收費站都出現了明顯擁堵,大量途經北京返回河北、天津、內蒙、山西等地的車輛必經上述主幹道。過境車給各條高速公路進出京方向帶來壓力。而發生在京通快速高速四惠橋的一起事故令京城整個東部陷入堵車時段。

 伴隨著大量自駕遊車流返程,北京市今年的交通流量創下歷史最高。據交通部門統計,10月6日北京市高速公路網交通量約172.26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37.04%,進京約85.80萬輛,出京約86.46萬輛。創歷史新高。交管部門表示,8日是節後首個工作日,市區內交通流量或將激增。

杭州:「第一堵」迎返程大軍

 10月7日,長假最後一天來臨,伴隨著浙江境內高速公路收費站將對符合免費通行的小型車實施「免卡」政策的執行,杭州的高速返程大軍也駕到了。

 擁有「浙江第一堵」之稱的杭州新嶺隧道,也沒有辜負「堵神」這一稱呼。昨日下午返程高峰時段,杭金衢高速紹興段,往杭州方向的新嶺隧道排隊1公里,往江西方向排隊接近2公里,在下午四點左右,所有進口全部打開。

 關於新嶺隧道路面情況的描述,始終離不開「雙向車流量較大,車輛通行緩慢」這句話。除了事故原因外,新嶺隧道的問題仍為車輛密集產生的排隊現象,這個設計通行能力才2.5萬輛的隧道,長假每天都要接受至少5-7萬輛車的考驗。所幸,在下午五點一刻,新嶺隧道基本恢復正常,雙向運行正常。

 據介紹,影響堵車的原因主要還是交通事故。據浙江省公路局的監控情況,各高速出現堵車有80%都是因為交通事故引起的。而昨天在杭金衢高速,也發生了多起追尾事故。

廣州:廣鐵運客日破百萬

 廣州昨日也迎來返程客流最高峰。當日,廣州公路網絡並未出現大規模的塞車現象。下午,本報記者駕車巡查發現,連以往堵塞「重災區」京珠高速,截止至15時均非常順暢。由於公路網絡車流疊加,清遠市部分路段曾出現擁堵,但與出行首日已不可同日而語。執勤交警稱,私家車車主已吸取教訓,錯峰返穗。廣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黃金周客流增長迅速,廣鐵前7天已發送旅客696萬人次,日均近百萬,第8天(7日)迎來返程最高峰,料發送102萬人次。當天,廣鐵集團加開39對臨客,重聯65對高鐵動車,平均10分鐘一趟,應對返程高峰客流。據預計,8日起客流將逐步回落。

 白雲機場方面透露,10月7日與前兩天相比,航班量及客流量均大幅增加,全天計劃進出港航班1,080架次,全天將接送旅客約14.5萬人次。據統計,黃金周8天以來,白雲機場起降總量達8,191架,接送旅客超過100萬人次。

相關新聞
返程車流殺到 各地交通大考 (圖)
十一長假 旅遊消費近2千億 (圖)
冷空氣來襲 謹防大風降溫
敦煌遊客倍增駱駝累死 (圖)
專家批日玩「兩手策略」 (圖)
外媒:日加強兩棲戰力以抗華
華5公務船再巡釣島海域 (圖)
日媒:日已做好「持久戰」準備
日遣唐史碑遭塗鴉 (圖)
黃金周反思系列三之一 (圖)
長假+免費→世紀大堵車 (圖)
交通專家倡全國路網統一管理 (圖)
專家之言:管理有缺失 不能只指責國民 (圖)
「世紀大堵」正反觀點碰撞
專家析黃金周五大「堵因」
聚焦十八大:內蒙古.亮點篇 (圖)
內蒙轉型惠民生寧緩GDP增速 (圖)
助學安居保就醫 民生建設十年不懈 (圖)
生態建設顯成效 荒漠化沙化雙減 (圖)
盟市多地互助 區域協調發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