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候,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土,影響皇親貴冑,逐漸成為道教的競爭對手,它帶來的佛經故事和傳說廣泛傳播,和道教一樣,為創作人增添無窮的靈感。
就戲曲而言,佛、道兩教在現實世界以外,還提供兩個非現實世界——天上和地府,讓創作人以幻想遐思的筆調來表現生死命運,作品往往將人間、天上與地府的空間打通,讓主人公在三個空間經歷生死的不同體驗,仙、人與鬼有著牽搭緊扣關係,生和死只是空間的轉變。三界複雜的關係使作品具備了超自然和超現實的審美情調。在戲劇意象的建構上,作品環繞神鬼及其環境的特質,產生無窮想像和藝術效果。
單說道教,在明清兩代眾多戲曲存本中以神仙道人故事為題材的著名劇作,有《邯鄲記》、《東方朔偷桃記》、《呂真人黃粱夢境記》、《茯苓仙傳奇》等數十種。就算不是專門演述神仙故事,亦會夾雜有這方面的內容,無論是婚戀題材、歷史題材還是公案題材,我們都可以看到不少神仙景觀和道教人物,這些現象都表現了道教思想對戲曲的影響。
戲曲作者也會藉著道教的教義,進行教化。道教戲曲故事絕大部分是除惡怪,警悟世人,甚至「度化」有仙緣者成為神仙,像《邯鄲記》、《韓湘子九度文公升仙記》都以非現實的情節來表現這類主題。
至於以人情世態為內容的戲曲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往往也涉及道教神仙故事或描寫道人的某些具體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道教思想旨趣。如《夢磊記》寫書生文景昭夢見神仙示以「磊」字,後來他的婚姻以及前途都與此「磊」字相關。這種作品實際上是以世俗題材來表現神仙的預見性和道教關於「天數」的理念。 ■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