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東京年會(圖)前日結束,IMF在閉幕會議上警告,全球經濟離陷入衰退的陰霾近在咫尺。《華爾街日報》批評會議非但沒緩和各大經濟體間的矛盾,反而加深彼此衝突,質疑各領袖能否於短期內找出提振全球經濟的有力方案。韓國財長朴宰完表示,各國討論短期應對方案時意見迥異,直言「世界現存領導問題」。
歐洲、美國、中國及日本各自存在自身問題:歐洲官員為緊縮政策造成的損害爭論不休,希臘下月面臨破產風險,德國立場仍強硬,拒彈性處理其削赤目標。西班牙求援意向模棱兩可,會議幾乎未為其規劃出清晰前景;美國在不足12周內將面臨財政懸崖威脅;中國則須設法解決增速放緩。
中日爭端影響 美爛攤子遺禍
問題有待解決,但多國財金高官在會上虛耗時間相互指責。歐洲央行及歐洲官員指責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對解決該國財政爛攤子並無進展,為國際市場蒙上新陰影;美國財長蓋特納則諷刺歐洲只制定戰略,卻欠缺行動,辯稱美方未來數年會在減赤及減債方面採取「平衡」做法。
此外,中日領土爭議亦為全球經濟添加不確定因素。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財長及知名人士抵制會議,加上國內爆發大規模反日抗議,重挫日本汽車業。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坦言,今年全球增長預測雖已調低至3.3%,不過當中並無考慮中日領土爭端帶來的經濟影響。
周小川籲各國專注抵禦通脹
報道分析指,各國領袖現能用於解決經濟問題的選擇遠較4年前少,因他們既要維持削支,改革基本經濟結構,又要處理來勢洶洶的民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前日明言,不認為中國會實施新貨幣刺激政策,呼籲各國領袖應專注於抵禦通脹風險。
IMF執董洗牌 增新興國話事權
IMF執行董事會正展開20年來最大規模的權力洗牌,目的是希望讓經濟影響力日增的國家增加話事權。部分西歐國家如比利時及荷蘭將根據2010年的承諾,自下月起讓出執董會2個席位;新興市場的選區也將調整,哥倫比亞將離開巴西所在選區,轉而加入墨西哥選區。
■《華爾街日報》/彭博通訊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