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科技新政納港才 國家提供大舞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圖為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宗津 (中) 與混凝土研究計劃的科大團隊。 資料圖片

——專訪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

 中央此前推出多項惠港政策大禮,尤其是兩地科技合作方面,通過項目、人才、夥伴實驗室三大新政策推動科技交流發展。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內地主席曹健林近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詳細解讀了中央的惠港科技政策。他表示:「香港科學家將在內地科研平台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香港科技界將更深入地參與國家科技、經濟、社會發展,一起樹雄心、立壯志、幹大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秦占國、劉凝哲

 惠港科技政策將鼓勵香港科技人員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申報國家人才計劃;啟動新一輪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夥伴實驗室的遴選新建工作。政策雖然不複雜,卻極具操作性,同時涵蓋科技發展的最主要環節。

鼓勵港人參與 擔當「核心智囊」

 「鼓勵港人參與國家重大項目,主要分為兩方面」,曹健林表示,一是內地將更多地引進香港科學家參與項目評審。「香港科學家普遍具有更好的科學精神,他們距離內地的『小圈子』更遠,評審更公平,也有公信力」,曹健林表示,未來將吸納更多的香港科學家進入重大項目評審名單。二是香港科學家在國家重點項目中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曹健林表示,擔任內地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的港人越來越多,他們已成為重要研究的主要負責人。

 據了解,近年來,就有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李宗津成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張大鵬教授任北京新技術應用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等等。多位香港科學家成為內地科研項目的領軍人,科研機構的「核心智囊」。

最大限度開放 直接參與項目

 除此之外,在香港科學家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方面,已從此前的「曲線」方式變為直接參與。曹健林表示,雖然兩地合作意願強烈,但由於「一國兩制」原則,內地重大科技計劃的資金不能過境直接撥付給香港的科學家和科研機構。在這種情況下,香港科研機構可通過設立內地分支機構,例如香港大學成立的深圳研究院,即可直接申請國家科研項目。另外,香港科研機構也可以在內地尋找夥伴實驗室,聯合申請科研項目。這些已是在現有制度下最大限度的開放。但曹健林仍表示,未來希望能夠更加開放。

 目前,香港已擁有12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夥伴實驗室,這一數量已超過部分內地省市。

三類人才計劃 制定豐厚待遇

 談及即將啟動的新一輪夥伴實驗室遴選,曹健林表示,這主要看香港實驗室的發展是否已達到相應水平,並在內地已找到有合作意向的夥伴實驗室。兩地實驗室合作要雙贏,大門是敞開的。他希望,香港能根據國家的迫切需求,以及技術特長綜合考量,選擇重點支持和重點發展的實驗室,與內地更好地合作。

 香港參與國家人才計劃的問題,被兩地科學界密切關注。曹健林介紹說,目前國家人才計劃,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國家級,面向全世界、全社會的,主要有「千人計劃」;二類是部委級,例如教育部的「長江學者」,中科院的「百人計劃」等;三類是地方級的,例如與香港緊密相連的粵港人才,山東的「泰山學者」計劃等。

 「這三類計劃,全部向香港開放」,曹健林說,世界上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視科技,而且都知道「科技是在人的腦袋裡」,人才是科技的根本。

 曹健林介紹說,以國家級「千人計劃」為例,原則上是人才回到祖國後,事業上給予1千萬元的事業科研經費,同時要求其所接收單位有相應匹配的待遇,至少也是實驗室主任等科研負責人級別。同時,並給予生活上的安家費,以及配套照顧等。與此同時,若科學家是千人計劃成員,也將成為申請國家級重大項目時考慮優先的因素。

相關新聞
中國7軍艦 最貼釣島穿行 (圖)
建制派掌立會14委員會 反對派獲4正8副職 (圖)
20萬建築工下月加人工 模板工加薪30% (圖)
各行業「搶人」 僱主歎專才難求 (圖)
西國曲線求援 圖申「信用卡」止血 (圖)
歐盟裁Google私隱政策違法
科技新政納港才 國家提供大舞台 (圖)
番禺三鎮將劃入南沙新區 研設免稅購物區 (圖)
強冷侵全國 多地降溫逾10度 (圖)
林中森晤陳雲林 盼兩會互設辦事處 (圖)
今第二辯反擊 奧巴馬夫婦提前投票爭勝 (圖)
常食星米炒飯 易現腦退化 (圖)
特首今立會發言 再提架構重組 (圖)
張震遠談兩地融合 港得益最大
北極冰蓋融 港今冬「長凍久暖」 (圖)
海難善後得當 特首民望大升
當街胸襲索女 「狀元醫生」減囚3個月 (圖)
資金流入港股四連升 二三線股熱炒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