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參考答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不消費日」呼籲全球民眾反思消費行為。資料圖片

1.資料一及資料二反映本港青少年的消費行為及消費觀念出現以下問題:

. 過度消費、入不敷支:資料一反映逾半青少年會入不敷支或用光零用錢。

. 崇尚物質:資料二反映子女「最鍾意家長為自己做的事」,頭三位全屬物質消費或享樂型活動。

2..青少年的身份認同: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對身份的確立處於迷糊時期,心理學家Erikson表示,青少年需透過別人的認同來肯定自身價值和身份。當某些消費品成為社會「潮」或「型」的象徵,青少年即使本身不需要,也會盲目購買。

 .從眾行為:青少年在確立身份的過程中,朋輩起到重要作用,而消費模式往往成為連繫他們關係的橋樑。當同一個群體的青少年皆以某種消費品作為團體象徵時,有人為「埋堆」,便會進行消費行為,抱「人有我有」的心態,不管物品是否有需要。當這種模式成為風氣時,便容易形成過度消費。

3. 過度重視物質會對青少年造成以下影響:

. 物質層面:入不敷出,甚至可能因此而負債。

. 道德層面:當物慾不能得到滿足時,誘使青少年放棄道德價值,因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

. 法律層面:部分青少年為買「心頭好」,或會以身試法,輕則偷竊,嚴重者甚至打劫或援交。

. 人際關係層面:青少年為滿足物慾,因而向家人或朋友借錢,影響彼此關係。

. 社會風氣層面:青少年過度重視物質在社會營造不良風氣,形成惡性循環,令下一代沉溺物慾。

4. 有關建議如下:

. 辨別「想要」與「需要」:在消費時,想清楚物品是否在生活中不可或缺(需要),還是為滿足購物慾(想要),如購買文具時,思考是否要用名牌文具。

. 量入為出,訂下理財計劃:了解自己的財政需要,為自己訂下長期和短期的理財目標,並且量入為出,如製訂收入表。

. 獨立思考,避免從眾性購買行為:在購物時,想清楚物品對自己是否有用,切勿盲目跟從潮流。

. 不要借貸:用完金錢時,不要向家人或朋友借貸,建立良好的消費習慣。

相關新聞
過度消費:狂買心頭好 青年淪卡奴 (2012-10-18) (圖)
模擬試題: (2012-10-18) (圖)
參考答案: (2012-10-18) (圖)
尖子必殺技:過度消費議題 「個人成長」大熱 (2012-10-18) (圖)
延伸閱讀: (2012-10-18)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膠粒兵團來勢洶 港人攜手逐擊退 (2012-10-11) (圖)
模擬試題 (2012-10-11) (圖)
參考答案 (2012-10-11) (圖)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迷網姻緣 易開花難結果? (2012-09-27) (圖)
模擬試題 (2012-09-27) (圖)
A尖子必殺技:現實怕見人 網絡放膽追 (2012-09-27)
延伸閱讀 (2012-09-27)
智能病態:港青低頭族 有口難言? (2012-09-20) (圖)
模擬試題: (2012-09-20) (圖)
尖子必殺技:機不離手「斷六親」 (2012-09-20) (圖)
基建爭議:美建高鐵 燒錢敗家? (2012-09-13) (圖)
模擬試題:請先閱讀以下3則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2012-09-13)
參考答案: (2012-09-13)
延伸閱讀: (2012-09-13)
文化嫌隙:孔學院官味重 西方怕「染紅」? (2012-09-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