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璇)「十八大」換屆後,中國領導班子將首次由大部分誕生於戰後的新生代組成,這批「第五代」領導人皆於中國頂尖學府或海外接受教育,對中國在全球政經舞台上所擔當的角色具有更全面認知。市場人士相信,新領導人會有新思維應對宏觀經濟環境,其中內需行業仍為主推的方向。
看好非銀行金融業
霸菱香港中國基金首席投資經理鄧鴻文發表報告指出,相信「十八大」後中國會集中實施推動內需政策,和將經濟發展模式由出口導向轉為消費導向。在目前的環境下,預期擁有穩健商業模式、有能力維持或提高邊際利潤和健康財務報表的企業將會取得成功。該行的策略仍聚焦於那些能展現相關特性、以及在政府支持消費刺激措施下建立有利位置的企業。
鄧鴻文又預期,內地將會推出更多政策令到一般市民都能受惠,會繼續投資基建以解決經濟中的瓶頸問題,智能電網、水利工程和替代能源等行業將獲益。此外,對政策敏感的行業如建築機械和建築工程等短期也有望扭轉現時低迷的狀況。投資機會還見於科技與出口板塊,這些企業現金流穩定,提供吸引的股息收益率及增長前景。另外,隨著預期利率自由化繼續,非銀行的金融企業也會在金融改革中受惠。
股債市場續有開放措施
Matthews International Capital亦認為,「十八大」後將催生支持消費驅動類股和鼓勵企業增加分紅的政策。該公司基金經理Richard Gao稱,決策者將借助內需來刺激經濟成長,而不是出口和投資。
貝萊德董事兼貝萊德亞洲基本股票團隊基金經理寧靜認為,為達到將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由投資轉型向消費和發展的目標,中央有必要把注意力集中於多個重要範疇,中期有可能出現轉變的領域包括:金融市場-預期股票、債券及外匯市場的開放措施將陸續有來。城市化-城市化的進一步擴展有利經濟增長和消費,但有賴鄉鎮土地改革、城市居住政策轉變和城市基建投資(如公共交通和衛生設施)的配合。另外,環保意識近年日漸成焦點,預期食水及電力費用將承受一定的價格上調壓力。對長線投資者而言,現時可能是把握中國股市可觀估值潛力的時機。
貝萊德董事兼信貸策略投資組合團隊基金經理陳川俊認為,從固定收益投資的角度而言,將繼續著重於能因基建開支逐步回升及房地產調控措施低調放寬而受惠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