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釋放民間力量參與社會管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社會各界關注十八大報告有關民生及經濟相關的消息。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十八大報道組 趙鵬飛)十八大報告首次把民生和社會建設並重,用專門的篇幅來敘述,讓許多年來關注、參與社會工作的代表興奮不已。在基層做社會工作十餘年的十八大代表趙廣軍說,當他從報告中聽到,要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時,「我當時不由自主的鼓起掌來」。

同為十八大代表的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則告訴記者,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這與東莞這幾年的做法不謀而合。「東莞有700萬外來人口,我們這幾年借助他們成立的商會協會,引導他們參與進行具體社會事務的管理,效果明顯。」徐建華說,要相信這些社會組織,大膽放權給他們。

信賴社會組織大膽放權

 徐建華作為一個地級市主官,明確提出要相信社會組織,大膽放權,也道出了目前國內部分省黨委政府的態度。最新的資料顯示,北京、上海、廣東等10多個省市,已陸續宣布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突破社會組織必需接受主管部門、民政部門雙重管理的障礙。

 稍稍留意的人都會發現,十八大報告對於整個社會管理體制進行了重新安排。在以往強調「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同時,又增加一項「法治保障」。

 無有規矩不成方圓,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已凝結各界共識。政府要依法進行社會管理,公民也同樣要依法實行社會自治。比較而言,在政治系統、經濟系統和社會系統這三大系統中,社會系統的法制建設最不完備。社會組織或民間組織管理、社區管理、行業管理等領域還缺少國家的基本法律。

清除法治意識不強弊病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和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漢明就表示,在社會管理方面,政府需要清除法治思維意識不強的弊病,注重法治在社會管理中的保障和規範作用,這也是創新社會管理的前提。

 廣東省青年志願者協會研究中心主任譚建光,曾總結出社會組織發展壯大遇到的兩大瓶頸,一是國家和省級的註冊登記雖然有政策放鬆,但仍然是大門開了小門緊閉;二是社會組織的牽頭人大多參差不齊,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平心而論,最有能力幫助社會組織突破瓶頸的,唯有政府。政府可以在政策大門放開之後,把登記材料手續、登記費、營業稅等小門也一一打開,政府也應該用行政力量調配相應的資源,幫助社會組織吸引、培訓優質人才,從而使其具備勝任承擔政府轉移出來的職能,向社會提供服務。

創造條件協調公眾參與

 社會正在走向成熟,民間力量不斷崛起,這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成熟的社會不僅要規範行政權力的運作,更要激活社會的自治組織功能和提升社會的自治能力。社會創新的基本任務就是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消除社會體制中的各種計劃經濟痕跡,從推行「政社分開」入手,釐清政府與社會,以及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構建一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匹配的社會體制。

 有代表說,民間有無窮的想像力和創新能力,這是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政府的職責是積極創造條件,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協調和公眾參與,釋放這種民間的正能量。

相關新聞
聚焦十八大 (2012-11-13) (圖)
內地明年興建600萬套保障房庇寒士 (2012-11-13) (圖)
內地住房保障體系 (2012-11-13)
內地助億萬農民工進城落戶 (2012-11-13) (圖)
農民工權益「十有」 (2012-11-13)
織起世界最大醫保網 (2012-11-13) (圖)
建房數字 記者「窮追」 有問即答 部長「違規」 (2012-11-13) (圖)
大會今日看點 (2012-11-13)
聚焦十八大 (2012-11-13) (圖)
四措施應對環境引發群體事件 (2012-11-13) (圖)
十八大今預選中委 (2012-11-13) (圖)
十八大報告傳遞多項改革新指向 (2012-11-13)
本報社長向央視介紹十八大報道 (2012-11-13) (圖)
特寫:港媒關注中委預選情況 (2012-11-13)
十八大熱點之網絡時代 (2012-11-13) (圖)
百代表開微博 「公開是個好東西」 (2012-11-13) (圖)
「微客」評價微博 (2012-11-13)
蔡奇:提拔官員 下問社區 (2012-11-13)
民眾建言塞爆郵箱 (2012-11-13) (圖)
萬千「網言」盼直達中央 (2012-11-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