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4歲港女生簡泳怡(右五)透過「澱粉之可塑性」研究,於國際兒童科學及數學節中脫穎而出,勇奪一等獎。受訪者供圖
獲國際兒童科學節一等獎 冀隨大學教授拓環保用具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糯米粉及木薯粉可以研發出甚麼?年僅14歲、就讀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三級的簡泳怡,就透過將這些澱粉與水和甘油混合再加熱,製成「生物塑膠」,從而造出杯杯碟碟。這項「澱粉之可塑性」研究,早前已揚威「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最近更「跳向世界」,在剛剛於印度舉行的「國際兒童科學及數學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Science and Maths Festival,ICSMF 2012) 中,從全球近3,000份作品中脫穎而出,勇奪一等獎,與另外4位印度小科學家齊名,為港增光。
是次科學節於本月9日至11日期間在印度安德拉邦的維沙哈巴南(Viskhapatnam)舉行,由當地Sri Prakash Vidyaniketan學校主辦,專為11歲至15歲的學生提供科學及數學的交流平台。全球2,982項報名作品中只有64項晉身決賽,簡泳怡的「澱粉之可塑性」研究,更是香港唯一入選作品,經過2日的問辯、展示及嚴謹的評審,最後獲評為全場5項一等獎之一。另外4項一等獎作品,均由印度學生奪得,分別為液化石油氣洩漏檢測報警器、免能源洗衣機、牙膏對抗口腔菌之研究及斐波那契數列新演釋。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賽奪獎
簡泳怡的有關研究,今年暑假時已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奪一等獎。這位少女科學家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用澱粉製造出來的用具容易分解,對環境損害較小,可以用來代替一般即用即棄的產品。」雖然這個項目早前已奪得全國獎項,但簡泳怡未有鬆懈,每日課後繼續做實驗收集數據,去了解生物塑膠在不同分量材料下的彈性,以及可以負重多少,從而以研究「黃金比例」成分,令這次的研究報告比上次「足足厚了1倍」。她表示,未來將跟隨大學教授就有關題目進一步研究,去看看如何將這些生物塑膠循環再用。
這次印度參賽之行,還有科學探究環節,讓各地小小科學家鍛煉科研思考方法,也有介紹簡單又有趣的科學實踐活動,例如如何利用膠水瓶蓋、小玻璃球及膠紙製作顯微鏡,以觀看放大了20倍的纖維、細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