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99年3月,時任廣東省副省長的王岐山來港出席粵海債權人會議。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路艷寧、李叢書 廣州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發表評論:「當金融議程中移去了道德風險之後,中國的主權信用和整個投資環境會更加健康。」對王岐山在處理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簡稱「廣國投」)破產中的國際視野和智慧給予高度肯定。
1998年1月,王岐山南下廣東任常務副省長,主管金融事務。同年,廣國投向廣東省高級法院遞交了破產申請書。此前,這家內地最大的窗口信用公司及其下屬三家子公司在無政府擔保下,向境內外100多家金融機構大量借貸。無度的借債及缺乏監督管理,廣國投的債務危機在金融危機後凸顯,在1998年達到高峰,對外債務超過10億美元,資不抵債高達140多億人民幣。
表明不屬「主權債務」
為嚴肅整飭金融秩序,廣東省委、省政府決定,廣國投破產案將按國際通行的破產做法,不再對境外債權人債務予以優先償還。這一事件震驚了整個國際金融界,因為很多外國債權人認為,借給廣國投的錢應當屬於一個國家的「主權債務」,政府應負責償還。其次,廣國投數百億元人民幣的債務80%以上借自包括日本、美國、德國、瑞士、香港等國家和地區130多家著名銀行。如果處理不當,將嚴重損害中國的國際信用,給中國企業日後的國際融資帶來嚴重消極影響。
面對複雜形勢,王岐山採取了一手硬、一手軟的策略。一方面,他態度堅決地表明「中國政府對廣國投破產的處理完全符合國際通行的做法,中國政府不該也不會替廣國投還債」,「境外債權人如果願意打官司,我們將奉陪到底。」
「軟硬兼施」依法破產
另一方面,王岐山反覆向債權人解釋:「廣國投是介於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過渡信用,可以稱為『窗口公司的信用』,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化,『窗口公司信用』中的政府背景早已被稀釋,接近於零。」政府對廣國投依法實施破產,是為了整飭信用環境,真正按商業規則辦事,為外資創造更好的金融環境。
在王岐山主持下,歐美債權人對中國政府嚴處違法違規金融機構也給予了信心,與廣東省方面達成共識。2003年2月底,廣東省高級法院宣佈:廣國投破產案已審理終結,其債權清償率平均超過20%。
|